農一師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部隊。其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抗日戰爭時期為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解放戰爭時期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二軍第五師,1949年進駐阿克蘇 等地,1953年改編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農一師劃歸兵團轄制。"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就是農一師光輝的歷史寫照。四十多年來,農一師三代軍墾戰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風沙,斗酷暑,在塔里木河兩岸的亘古荒原上,用辛勤的汗水開發建設出萬頃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換來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如今農一師已成為一個農林牧漁業並舉,工農商學兵科教文衛一體,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農一師總人口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4萬人,占5.3%。全師建制屬派出機構的副師級和團級管理局各一個;有團級單位48個,其中農牧團場16個,工交建商企業15,科教文衛事業單位17個,有獨立營級企業事業單位13個。全師職工總數9萬多人,離退休職工4.7萬人。全師東西相距22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已開發利用445萬畝,其中:耕地204萬畝,水域128萬畝,牧草場42萬畝,林園面積56萬畝,尚有231萬餘畝宜耕荒地待開發。
相關詞條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二團志
其他題名責任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二團史志編纂委員會其他責任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志辦公室出版者內部發行出版年1993年6月出版地分類E24版本新...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位於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79°22'~81°53',北緯40°20'~41°47...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新疆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組建於1954年,,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職責,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在國...
簡介 歷史 建制 人口 經濟 -
新疆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別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簡稱“建設兵團”、“兵團”)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由來之前身 首長關懷、黨政領導 健全壯大、業績斐然 與時俱進、持續發展 -
生產建設兵團
生產建設兵團是指中國建國後陸續組建的各類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國通過軍墾這種特殊體制達到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安置人員的目的,兵團成為黨、政、軍權合一,工、農...
歷史沿革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 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部,北依天山,南依阿爾金山,自北向南依次形成焉耆、庫爾勒、塔里木、且若四個墾區,地理坐標為東經85°2...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地處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南部,即東經84°58′-86°24′,北緯43°26′-45°20′範圍內。 師屬農牧團場及廠礦分...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自然資源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團分布地域與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3國接壤,國境線有2000多千米。兵團土地面積7.06萬...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南部的奎屯河流域 ,地理坐標為北緯44°20′~47°04′,東經83°51′~85°51′ ,南面天山,北接...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