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屯墾戍邊在和田地區的兵團農十四師是一個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它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大西北、屯墾崑崙山,承擔著黨和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歷史使命。其前身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戰功顯赫的老部隊,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的一部分;抗日戰爭時期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九團;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部隊進軍新疆後,為粉碎國民黨殘餘在和田的叛亂陰謀,1949年12月,全團1800名官兵創造了我軍沙漠日急行軍90華里的記錄,徒步1580華里橫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進軍和田,平暴剿匪,接管邊防、組建政權、減租反霸、開荒造田、發展生產,翻開了和田歷史的新篇章,得到了彭德懷司令員和習仲勛政委的通令嘉獎。1954年,全體官兵回響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集體就地轉業,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保衛邊疆。1975年兵團建制撤消後歸和田行署領導,為和田地區農墾局;1981年兵團建制恢復後,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田農場管理局,系副師級單位;2000年11月,黨中央將和田農場管理局組建為農十四師。行政編制
農十四師位於南疆的和田地區,現轄皮山農場、224團、47團和一牧場4個農牧團場(其中皮山農場駐皮山縣、224團和47團駐墨玉縣、一牧場駐策勒縣)、1個副師級武裝部、4個團級武裝部、1個重點民兵應急營人口民族
2011年末總人口40597人,增長6.1%。其中男性21942人,女性18655人;按民族分,漢族13066人,占總人口32.2%;維吾爾族27411人,占總人口67.5%;其他少數民族120人,占總人口0.3%。年內出生459人,人口出生率11.64‰,年內死亡263人,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長率4.97‰。經濟發展
“十一五”期間,全師生產總值從2.19億元增加到4.79億元,年均增長15%,經濟總量翻1.12番。其中一產從9007萬元增加到2.32億元,年均增長17.9%;二產從6176萬元增加到1.07億元,年均增長10.3%;三產從6750萬元增加到1.41億元,年均增長15%。非公有制經濟占經濟總量的11.6%。人均生產總值從6860元增加到12795元,年均增長9.8%。“十二五”末農十四師生產總值將達到15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比2010年翻1.7番,占和田地區經濟總量的7.5%。其中一產6億元,年均增長22.7%;二產5.7億元,年均增長39.3%;三產3.3億元,年均增長18.1%。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20億元,是“十一五”的1.8倍。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億元,年均增長11.6%。力爭玉龍市掛牌,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萬元,年均增長14%;農牧工家庭人均純收入1萬元,年均增長14%。
2012年農十四師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兩大目標,牢牢把握主題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這個總基調,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加快“三化”建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著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速度發展、非平衡發展、趕超式發展、可持續發展。預期實現生產總值8.7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一產4.57億元,增長22.5 %;二產2.2億元,增長25.3 %;三產2.01億元,增長1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8億元,增長3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0.49億元,增長2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00元,人均增收2340元,增長14%。團場農牧工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6722元,人均增收846元,增長14.4%。
旅遊景點
進軍和田紀念碑
為了紀念這支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英雄部隊,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勳,發揚光榮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四有”職工隊伍,在1999年12月原二軍五師十五團進軍和田50周年之際,修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以此昭示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坐落於四十七團廣場正東方,占地面積為1742平方米(包括紀念碑廣場),紀念碑整體由紅白兩色的阿拉伯數字47組成,寓意四十七團,紅色部分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犁,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盒子槍,寓意四十七團軍墾人在亘古荒原上鑄劍為犁,一手拿槍,一手拿坎土曼,屯墾戍邊的英雄壯舉。正面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字樣,紅色部分背面刻有碑文,紀念碑高度為7.19米(寓意四十七團的前身為三五九旅七一九團)。紀念碑長度為15米(寓意四十七團的前身為二軍五師十五團)。
從1999年12月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已接待參觀人數達4.6萬人。200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被自治區團委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又被兵團命名為“兵團首批屯墾戍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自治區旅遊局命名為“自治區紅色旅遊景點”。
原始地貌旅遊景點
原始地貌旅遊景點位於六次乾以北地區,屬於未開發地塊。南面是整齊的條田林帶,綠樹成蔭,果樹成行,一派沙漠綠洲風光;北面是連綿起伏的沙丘,一望無垠,沙柳、毛柳點綴在沙丘上,恰似沙湖中的蘆葦叢,一簇簇、一叢叢,簇簇色不同,叢叢姿相異,呈現出一派雄渾的大漠景觀。在這裡,你不僅可以領略到“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的沙漠奇觀,更可以感愛到兵團人戰天鬥地,變戈壁荒漠為綠洲良田的豪情壯舉。吐爾地阿吉莊園
皮山農場地處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南緣,吐爾地阿吉莊園坐落在皮山農場七連,距場部東南5公里處。吐爾地阿吉莊園建於1929年,距今已有78年的歷史。從建築位置上看,以沙丘為主,周邊是沙漠。吐爾地阿吉莊園初期建房64間,占地面積10畝,經過歷史和戰火的洗禮,沒有了往日的輝煌,現存房屋14間。吐爾地阿吉莊園以木料建材為主,且沒一個釘子。從莊園外圍整體看,是具有傳統的東方木質古建築結構的宮殿式莊園。而從房屋內部的裝飾上看,又具有西方的建築風格。房屋內設兩廳堂,有客廳、臥室、甬道、廚房、庫房等。廳堂牆壁為石膏蛋清成漿摸面,正面和兩側均有庭廊,上面雕有花紋,並書有漢字和阿拉伯字。三面庭廊,出脊廓勾心鬥角,圓木支撐,木條拼制,窗戶木條拼制精湛,窗格圖案樣多精美。前客廳牆壁上書寫有經文,中堂四壁布滿彩色圖案,右側西小屋南牆壁繪有“吐爾地阿吉莊園”構想圖,至今清晰可見,色彩艷麗,下有壁爐,上有裝飾花紋。客廳後牆壁上書寫有回曆建築日期,往西側有一小室,內壁有花草、盆景、繪畫、經文等。隔扇木條拼制組成各種圖案,頂棚有貼金分格線,建築壯觀大方。莊園門前四棵柳樹為建築時栽種,現樹心已空,但枝葉茂盛,桑蔭遍野、鬱鬱蔥蔥、景色宜人。1999年6月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經過重修,吐爾地阿吉莊園又恢復了原有的自然面貌,以往日的輝煌向人們見證著過去的歷史,吸引無數遊客前來駐足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