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歌

新疆民歌

新疆民歌:新疆地區各族民歌的統稱。流行於新疆以至全國各地。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居住著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回、柯爾克孜、烏孜別克、錫伯、滿、塔吉克、塔塔爾、達斡爾、俄羅斯等13個民族。他們能歌善舞,故新疆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各族民歌的鏇律優美動聽,節奏活潑鮮明,結構規整對稱,情緒熱烈歡快,大多採用七聲自然調式,也有用五聲調式的,b7、#1、#2、#4、#5等變化音的使用豐富而有變化,色彩鮮明獨特,鄉土氣息較濃。主要伴奏樂器有手鼓、冬不拉、熱瓦甫、鐵鼓等。歌詞通俗易懂,大多結合現實生活,民歌手與民間詩人普遍受到尊敬,他們在民歌的創作、加工以及傳播等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貢獻。維吾爾族著名的大型民族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參《十二木卡姆》)長期流傳民間,深受民眾喜愛。著名歌曲《歌唱解放》、《新疆好》、《彈起我的冬不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流傳全國,影響極廣。

基本信息

維吾爾族民間音樂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享盛名。它繼承了古代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和于闐樂的藝術傳統,保留著濃厚的民族特色。由於地域的分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新疆各地的維吾爾民間音樂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幾個音樂色彩區,即南疆色彩區、東疆色彩區和刀郎色彩區(刀郎地區包括巴楚、麥蓋提、阿瓦提縣以及麥蓋提與莎車縣接壤的鄉村。“刀郎”是當地人對這片地區的自稱)。南疆色彩區範圍較廣,內容、形式又因地而異。例如,和田民歌古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喀什民歌節奏複雜,調式豐富;庫車民歌熱烈活潑,具有鮮明的可舞性,隱隱透露著古龜茲樂舞的樂聲舞姿的遺風。東疆色彩區包括哈密、吐魯番等地。民間歌曲在結構、調式等方面,都同漢族、蒙古族的民間歌曲有許多近似之處。刀郎色彩區的民歌風格粗獷,保留著古代從事遊牧的刀郎人所喜愛的牧歌情調,此外,在伊犁地區,200餘年來由南疆、東疆大量遷來的維吾爾族,不可避免地接受了這裡多民族文化的影響,而形成了帶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維吾爾民間音樂。

新疆民歌的特點

歌曲結構完整,規模較大,曲調悠長,情緒深沉,不少歌曲有著敘詠性的特點。維吾爾族傳統的音樂,有木卡姆、庫夏克、埃提希西、賣達數種。維吾爾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維吾爾民間音樂向套曲形式發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維吾爾民間音樂和舞蹈完美結合的藝術瑰寶,它包括古典敘詠歌曲、民間敘事組歌、舞蹈樂曲和器樂曲等340多首,長期流傳於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大曲)因地區不同而分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3種。其中“喀什木卡姆”規模宏大,形式最完整,曲調最為豐富。每個“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達斯但、麥西來甫等3大部分組成,以散序一中板一熱烈的快板這種速度的程式發展。12套“木卡姆”連續演唱一遍需要20多個小時。《十二木卡姆》於解放後經系統整理而正式出版。

“賽乃姆”

“賽乃姆”一詞在維吾爾語中是“偶象、神象、美人、美女”的意思,也可為女人的名字。在音樂中則是一種由多首歌曲(多至十餘首,少則七八首)聯唱的歌舞音樂的名稱。喀什木卡姆的第一部分中(穹乃格曼)就有賽乃姆,同樣也是舞曲,由此看來這種名稱和形式由來已久。除木卡姆中賽乃姆以外,各地多有以地名命名的賽乃姆。如伊犁賽乃姆、喀什賽乃姆、刀郎賽乃姆等等。這種歌舞曲的共同特點是以歌為主,載歌載舞。起之徐緩平穩,逐漸加快,趨於高潮,最後以歡快的音樂和熱烈的舞蹈而結束。

說唱音樂形式

“庫夏克”、“埃提西希”,“賣達”等為維吾爾族說唱音樂形式。“庫夏克”為民間歌謠之意,有些是由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謠組合,音樂曲調單一,規模較小。其唱詞多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內容。“埃提西希”是說唱之意,單人或雙人表演,以說為主,間或有少量以熱瓦甫伴奏的演唱,內容與庫夏克大體相同。“賣達”則主要是說書,以歷史故事、宗教戰爭、神話故事為內容,基本上沒有唱,表演者繪聲繪色,以渲染氣氛。維吾爾音樂的鮮明特點還表現在民族樂器的多樣性。遠在隋唐時期,龜茲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曲項琵琶、箜篌、琵篥等樂器,並伴隨西域音樂而傳入中原。現在的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就是繼承古西域樂器的精華,並接收中外樂器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有彈撥、吹奏、打擊樂器等達數十種,主要為獨它爾、彈撥爾、揚琴、艾捷克、熱瓦甫、沙塔爾、嗩吶、已拉曼、笛子和達甫(手鼓)、納格拉等。在表演維吾爾歌舞的場合,人們都能聽到獨它爾、熱瓦甫的清亮柔和的琴聲和節奏輕快鑼鉻悅耳的達甫的鼓聲。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民族,素有“駿馬和歌是哈薩克的翅膀,’之說。民歌在哈薩克族民間音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裡有哈薩克族的氈房,哪裡就有歌聲。哈薩克族民間音樂按照傳統可分為“奎衣”和“安”兩大類,所謂“奎衣”就是器樂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說這些樂曲都是單個的小型樂曲,也有由若干個樂曲聯結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而分成若干類。從音樂上講,“安”一般都比較短小,曲調優美動聽,易於上口。著名的“瑪依拉”、“我的花兒”……等均已成為國內乃至國際聲樂壇上經常演唱的曲目。

習俗

按照習慣,在祝賀新生嬰兒誕生時要唱“祝誕生歌”;婚禮中要唱一整套的“勸嫁歌”、“揭面紗”等饒有風趣的“婚禮歌”;親友離別時要唱“別離歌”;節假日親朋相聚要相互對唱;親人去世要唱“送葬歌”。從這個意義上說哈薩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隨著歌聲度過的。

“阿肯”

職業的吟唱詩人被稱作“阿肯”,因為他們經常是站在廣大民眾一邊,因而受到人民民眾的愛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轉移至夏牧場,草茂畜壯的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阿肯彈唱會”。這是一種演唱和詩歌即興創作的大比賽,屆時,各地的“阿肯”要在眾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調:即興填唱,互相盤問。根據雙方對歌的情況,最後由裁判裁定勝負。
哈薩克族的傳統民間樂器主要有冬不拉、闊布茲、斯不茲厄等。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的民歌同樣散發著草原的新鮮氣息。歌曲、歌詞大多由“阿肯”創作、加工和傳播,民歌的形式有牧歌、敘事歌、風俗歌等。柯爾克孜人喜愛使用本民族特有的彈撥樂器考姆茲作為主要的伴奏樂器,它那和諧豐富的琴聲,伴和著曲調明快、節拍自由的歌唱,聽來別有一番韻味。“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史詩。同蒙古族的“江格爾”和藏族的“格薩爾王”並稱為我國的三大民間史乓叮。新疆的蒙古族是有著自己獨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民族,著名的《江格爾傳》產生於新疆蒙古族。他們的民間音樂仍以民歌為主,而民歌則可分為長調、短調兩種,不同於內蒙。新疆蒙古族的民歌以長調為主,短調輔之,長調是一種散板的牧歌式的歌曲,它音域寬闊,音調悠長,有極鮮明的地方性和部落性,從不容混淆,內容極其豐富,短調則是一種有節拍的,形式短小的歌曲,它不僅在音樂上以此區別於長調歌曲,而且其流行方式也不同於長調,它無任何部落和地方性,同一民歌廣泛流傳於所有蒙古族部落中。

蒙古族中流行的樂器

在新疆蒙古族中流行的樂器有馬頭琴、四胡三弦和“超爾”(同哈薩克族的斯布茲厄)。錫伯族和達斡爾族,自18世紀中葉從東北遷入新疆以來,至今仍保留著本民族古老的民間音樂。像錫伯族著名的民歌《田野歌》(又稱《街道歌》)就保留著北方少數民族民歌中常見的呼喚式的牧歌音調等特點。達斡爾族的民間音樂近似蒙古族,但在歌曲結構和鏇律方面,仍具有本民族音樂獨特的風格。塔吉克族的民間歌曲,富有高山民族熱情奔放的音樂風韻。在帕米爾高原上,塔吉克牧民常常吹起用鷹翅骨做的短笛“那藝”(即鷹笛),在手鼓、熱瓦甫的伴奏下,引吭高歌,一唱眾和,曲調悠揚,令人陶醉。塔塔爾族的民間歌曲以節奏輕鬆,富於抒情而著稱,又因廣泛使用了手風琴、曼陀林、吉他等樂器伴奏,更豐富了歌曲的感情色彩。著名的塔塔爾族民歌《巴拉米斯肯》、《白天鵝抖動翅膀》等,以其華麗跳蕩的鏇律,特別受到各民族青年的喜愛。

代表歌曲

你不要害我(維吾爾族民歌)

哎,情人啊,情人!你不要再折磨我。你已把我扔到火坑,是否想毀掉我的命?
河裡的大蛇追著魚而來,牧人騎著馬趕著羊而來。我在時時刻刻想念你,每晚在
夢中見到你。你來是為了安慰我?或是為了火上加油燒死我?

美麗的姑娘(哈薩克族民歌)

美麗的姑娘我見過萬萬千千,只有你最可愛!好像衝出朝霞的太陽,無比的新鮮
姑娘啊。把你的容貌比作鮮花,你比鮮花更鮮艷,世上多少人啊想著你,望得脖
子酸,姑娘啊!你像魚兒生活在水晶宮殿,姑娘啊!又像夜鶯歌唱在青翠的林園,
姑娘啊!又像夜鶯歌唱在青翠的林園,姑娘啊!

頌白泉(哈薩克族民歌)

哎……白泉啊,白泉,你日夜不停的在流溢,我從小時起就喜歡你。小伙子和姑
娘們坐在你的身邊,談情說愛,與你和藹放聲歌唱。我的母親天天從你的身邊提水,
我的父親常在你的身邊我飲馬放畜。我們曾走遍了四面八方,沒有找到比你更好的
地方。我們才意識到你的可貴,所以我以這首詩,為你頌揚。

瑪依拉(哈薩克族民歌)

人們都叫我瑪依拉,詩人瑪依拉,牙齒白,聲音好,歌手瑪依拉,高興時唱上一

首歌,彈起冬不拉,冬不拉,來往人們擠在我的屋檐底下。瑪依拉,瑪依拉,
啦啦啦啦,瑪依拉,瑪依拉。啦啦啦啦……
我是瓦利姑娘名叫瑪依拉,白手巾四邊上繡滿了玫瑰花,年輕的哈薩克人人羨慕
我,羨慕我,誰的歌聲來和我比一下呀……瑪依拉,瑪依拉,啦啦啦啦,瑪依拉,
瑪依拉,啦啦啦啦,瑪依拉,瑪依拉,啦啦啦啦,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