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類簡介
新疆方棋源於陝西、甘肅、寧夏等地,與這些地方不同,新疆方棋棋盤由七橫七縱交叉構成,棋盤上共有49個交叉點。對陣雙方各自在棋盤上放子,棋子擺滿後再走子,每方一次可吃掉對方不成方的任一子,最後以一方子將對方棋子吃光為勝,已被列入首批自治區級非遺代表作名錄。就地找來石子、小磚塊就能當棋子,隨便找個硬物在地上橫、豎畫七條線,就是一個棋盤,這便是民間所謂的“下方”,在新疆漢、回、維吾爾等多個民族中有較高的普及性,是一種簡便易行、廣受喜愛的民間競技活動,分布十分廣泛,比較集中的區域有烏魯木齊市、昌吉、米泉、吐魯番、鄯善、哈密、吉木薩爾、瑪納斯、沙灣、塔城、博樂、伊犁、焉耆、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等地。
遊戲規則
與流行於陝西、甘肅、青海等地的方棋相比,新疆方棋在棋盤的線條數目上卻略有不同,雖然只是微小的區別,卻大大透著玄機:在新疆以外的地方,方棋的棋盤都是由“橫七豎八”共15條線交叉線構成,15條線在棋盤上形成56個交叉點,對弈雙方各執棋子28枚,子數均等;而新疆方棋的棋盤則是由七橫七縱交叉構成,棋盤上共有49個交叉點。
從形狀上看,新疆方棋的棋盤長寬相等,與方棋的“方”字更為吻合;另外,在下新疆方棋時,由於棋盤上的交叉點為奇數,雙方所執棋子數目也將相差一枚,先落子者無形中將占據不少優勢,在雙方棋力均等的情況下,先行的優勢可影響到最終的勝負,因此在實戰中,新疆方棋的對抗性更為激烈;實際上,棋藝較高的一方往往會高姿態地請對手先行——這也透著新疆人一種豪爽的性格。
歷史傳承
2007年,代表首府烏魯木齊申報的新疆方棋、新疆雜話已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月2日,烏魯木齊市民眾藝術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確定6人申報首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並將在今年年底前最終敲定。經專家論證,此次申報首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雜話方面包括原烏市文聯副主席趙國柱;原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文化館退休幹部王耀祖;新市區文化館退休幹部閻福鼎。方棋方面包括研究、挖掘、整理新疆方棋,並編撰有《新疆方棋》《新疆方棋競賽規則》的胡勇;自治區人民政府退休幹部馬榮耀;在烏魯木齊市撒拉寺附近擺方棋攤的艾沙。
據了解,自治區文化廳將多方舉行專家論證,今年年底前,代表烏魯木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方棋、新疆雜話將選出一至兩人作為該項目的傳承人。
方棋類、擔棋類遊戲
方棋(或稱丟方,下方,擱方,插方)在中國少說也有幾百年歷史,它幾乎遍布西部各省,愛好者數以十萬記。流傳廣度僅次於中國象棋,它雖規則簡單,容易入門,卻又變化豐富,博大精深,實屬易學難精的優秀棋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