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

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

《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是201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

本書是關於研究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的專著,書中包括了: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與腦性癱瘓、過期兒和過度成熟兒在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中的影響、神經影像學在判斷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發生的時間、有核紅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與神經障礙等內容。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背景

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主要分娩孕周或出生體重組的發病狀況

新生兒腦病:流行病學和遠期神經系統影響

產程中缺氧和腦性癱瘓的關係

第二章 孕婦狀況

高危因素之一——妊娠晚期出血

妊娠期母體外傷

炎症、感染、凝血功能異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與腦性癱瘓

癲癇和抗癲癇藥物

環境因素、化學品、酒精的使用和非法藥物的濫用

第三章 產前和分娩時的考慮和評估

產前事件

胎心率監護

急性致命性產時窒息後的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結局:

從診斷到分娩需爭分奪秒

第四章 胎兒方面

多胎妊娠胎兒神經系統的轉歸

宮內生長受限和新生兒腦病

胎糞和腦性癱瘓

過期兒和過度成熟兒在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中的影響

第五章 新生兒評估

足月兒和近足月兒腦病的評估

Apgar評分

神經影像學在判斷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發生的時間

和嚴重度中的作用

新生兒腦電圖

胎盤病理與新生兒腦病及腦性癱瘓的關係

有核紅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與神經障礙

局灶性缺血性梗死是圍產期腦損傷的發病機制之一

第六章新生兒腦病的遺傳、解剖和代謝性病因

新生兒低血糖

高氨血症

有機酸異常

退行性疾病

下運動神經元

主要解剖異常

染色體異常

環境(外力)的易感性變化

第七章 預防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產科用藥方法:現狀與未來方向

現狀

未來方向

第八章 確定急性宮內缺氧事件足以造成腦性癱瘓所需的標準

研究建議

術語表

治療技術

目前治療新生兒腦病和腦性癱瘓的技術是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該技術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神經外科的特聘專家田增民教授在國內率先實施的,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具有微創、安全、可靠等特點,能迅速、精確地定位顱內病變的部位、大小、體積、形狀、與周圍腦組織關係;能迅速、精確的尋找最佳手術路徑;能迅速的對顱內病灶進行精確地毀損、調控、修復。尤其是對於不適合開顱手術的腦深部小病灶、多發病灶和位於重要功能區的病灶,以及對於高齡患者、體質虛弱不能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立體定向手術具有其它技術不可替代的特點。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四大優勢:

1、定位準確

通過對患者顱腦進行細緻的掃描,配合彩色都卜勒影像儀來構建三維立體的腦部結構圖;將穿刺針、微電極等顯微器械置入腦內特定靶點,通過記錄電生理信號來確定需要進行手術的部位。

2、手術精度穩定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系統CRAS-BH1、CRAS-BH2、CRAS-BH3和黎元BH-600,套用美國耶魯大學的動力機械臂。通過靶點定位後,動力機械臂能以0.1mm的重複精度保持穩定的軌跡,確保手術準確無誤。

3、創傷小 效率高

藉助先進的機器人手臂的高精確性及高穩定性將之移植到已經被手術切除後的病灶區,修復已經受損的大腦皮層,使之變得完好無缺,不僅從根本上治療了腦病,而且還讓患者完全康復到了正常人的水平,享受最高質量的生活樂趣。

4、術後迅速恢復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系統自套用臨床以來,成功治療15000餘例。併發症發生率< 0.5%。手術時間平均20min。多數患者於手術後2~4小時,即可進流食。術後次日,術前病情較輕者可下床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