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520畝,是上海市重要的生豬、禽蛋、蔬菜副食品生產基地。轄10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l個居民委員會。1983年有居民6261戶、24500人,1984年 2943戶、10880人,農村勞力11195人(含是年 9月戶口劃入長寧區而仍由鄉管理的人員)。今有集鎮程家橋,上海動物園、龍柏飯店、西郊賓館、上海公安專科學校均在境內。本世紀初至1925年(民國1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境內越界修築10餘條道路,交通便利。鄉因新涇港而得名,鄉政府設在哈密路431號。解放初地區屬新涇區,1956年3月屬西郊區。1958年8月屬上海縣,10月編為解放人民公社為第七、八、九3個大隊。1959年6月成立新涇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新涇鄉。1937年境內發生震驚中外的虹橋機場日軍挑釁事件。
農業經濟
1978年農副工業總產值2028.7萬元,其中農業598.4萬元、副業799.2萬元、工業631.l萬元。1984年,總產值 6378.7萬元,農業770.5萬元;副業2278 5萬元;工業3329 7萬元,占總產值52 2%,利潤385.2萬元。出口商品值達1157萬元,其中工業品為 1100萬元、手工藝品 10萬元、副食品(出口豬)47萬元。1984年,有農業機械903台,計10206馬力,其中拖拉機186台,3310馬力;灌溉機口 31座。灌溉、植保、施肥、蔬菜運輸全部機械化。50年代前主要種植糧、棉、蔬菜,1957年起以蔬菜為主,常年品種增至80多種。1984年蔬菜面積9743畝,蔬菜上市值710.14萬元,畝產值729.34萬元。副業素以豬、禽、蛋生產為主,豬、禽、蛋上市量名列全市各鄉前茅,養豬規模經濟效益高,建有上海最大的養豬場,1985年有千頭豬場15個。50年代後先後培育和飼養過多種外國良種豬及雜交豬,“上海白”、“梅山黑”和“約克”雜交豬出肉率48%;外銷的“司格”和“杜洛克”豬出肉率 50%。生豬上市量和飼養量 1984年比1961年分別增加9.3倍和5.5倍。1964年開始集體飼養蘆花雞、陸桃紅雞和蛋雞。1984年,上市生豬5.8萬頭、家禽23.3萬羽、鮮蛋416 6萬公斤。畜牧業總收入1797.6萬元,其中養豬收入814.4萬元,養雞收入398.8萬元,鴨蛋收入582.8萬元,其他1.6萬元。畜牧業收入僅次於工業,成為鄉三大經濟支柱之一。
工商經濟
1954年農業生產合作社創建新涇制繩廠、新涇竹器社、新涇磚瓦廠等,1959年社辦廠有較大發展,1984年全鄉 有機械、絲織、棉紡織、噴漆、電鍍、五金、化工、無線電元件製造、汽車修理等行業的鄉辦工廠(含聯營廠)15家,村辦工廠20家,職工4114人,占全鄉總勞動力36.7%。宇宙平絨廠平絨和新涇檸檬酸廠檸檬酸均為出口商品,後者被列為免檢商品,新涇絲織廠錦緞被面,被評為市優質產品,並獲國家經濟委員會優秀新產品獎。村辦曙光人選絨廠人選羽絨全市獨家生產。1984年,鄉、村辦企業職工人均產值分別為8867元和6863元。1949年全地區有私營煙什、百貨、糖果、點心、茶館等商店44戶,從業人員162人,商業依託北新涇鎮,程家橋、屈家橋為鄉商店集中地。1984年全鄉有商店32家,從業人員452人,其中供銷商業網點14家,從業人員259人;集體商店 9家,農村代購代銷店6家,從業人員28人;鄉鎮綜合商店3家,職工165人。全年商品車售總額1602.80萬元。鄉供銷合作社利潤102萬元,為全國5個利潤超百萬基層社之一。
社會事業
交通方便,有吳淞江、新涇港等河道;陸路有虹橋路、天山路、哈密路、北翟路、虹古路、延安西路、淮陰路、長寧路、伊犁路、仙霞路、古北路、綏寧路等12條,境內總長25.93公里。公交客運線路有57路、74路、91路、 74路支線、311路、202路、北青線、滬朱線。全鄉有運輸船隻79條,計624噸位、154馬力;汽車55輛,138.4噸位。鄉內有郵政所2處,電話除外線由北新涇郵電支局轉換外,鄉政府辦公大樓裝有JG一8型100門共電交換機一台,分機60架。鄉、村、隊三級分配戶均2790元,人均627元,勞均1414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1.99倍、2、22倍和2.52倍;鄉村企業職工人均收入1324.48元。1979~1984年全鄉造房屋14220間,人均住房面積17.6平方米。1979年對老年社員實行發放養老金制,1984年發放養老金38.1萬元,人均268.5元。1984年平均每戶有腳踏車1.5輛,67.7%農戶擁有電視機,62.6%農戶擁有沙發,63.9%農戶擁有電扇,13.9%農戶擁有錄音機,有照相機73架、洗衣機135台、電冰櫃18台、機車51輛。至1985年4月,居民儲蓄1000萬元,戶均1761元。1907年裡人張傑首創虞姬墩國小堂,1949年有國小6所,1984年有幼稚園9所、國小10所、中學2所、職工業餘中學1所。衛生院有醫務人員84人、病床35張,有村衛生室10所、鄉村醫生39人。鄉設有文化站,圖書室藏書5500冊。1979年成立文藝工廠,有演出隊員21人,田野合唱隊蜚聲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