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國小

新沙國小

新沙國小創辦於清末民初(1908年前後),其前身為“新洲南溪學校”,因舊校址曾設在新洲祠堂村內,也叫祠堂國小,解放後更名為新沙國小。 學校歷經百年風霜,幾經搬遷後,新校址於1996年由深圳市政府撥款重建,翌年夏天校舍落成後交付使用。 是一所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又是一所現代化、生態式氣息濃厚的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學校和全國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示範基地學校。2007年3月,新沙國小被中央教科所指定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研究單位,是中央教科所的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師訓計畫實驗學校和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

基本信息

深圳市國小

學校概況

現任校長:黃君孚,副校長:陳顯清。

東莞市新沙國小 東莞市新沙國小

校園占地面積11554.9平方米,建築面積7156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5%。現有24個教學班,1250多名學生,78名教職工,黨員教工24人,中、國小高級教師占任課教師的57%(其中省政府津貼專家1人)。擁有多媒體計算機室、科學實驗室等30多間教輔室,所有教室均配備了多媒體電教平台和校園閉路電視,國際網際網路遍布校園的每個角落。學校有較為完善的體育運動設施。

學校以“全面發展打基礎,張揚個性顯特長”為辦學理念,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為校訓,以科學、體育特色教育為龍頭,大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樂於動手、大膽創新”的良好個性,努力打造素質教育模式,創立學校品牌。幾年來,學校的科技教育、體育教育特色已蜚聲市內外,組織參加的國際、國家、省、市、區級科技競賽,教師屢屢獲獎,學生紛紛捧杯,該校學生自主製作的2件作品在中國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上獲獎;7項師生科技作品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學校連續13年在福田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名列前茅,4次代表福田參加深圳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並獲好成績;在各級競賽競賽活動中,學校獲集體獎項25個,教師獲獎586人次,學生獲獎2263人次。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先後多次接受廣東衛視、南方日報、廣東科技報、深圳衛視、深圳商報、深圳晚報等媒體記者的採訪。

學校特色

新沙國小具有悠久發展歷程和厚重文化底蘊,在睿智的領導和敬業的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徵、特區特點、新沙模式”的四大辦學特色:

(一)以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關愛行動為主題的思想道德教育特色。學校德育工作在穩定、有序的常規中發展,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提升,形成了優良校風和學風。先後有二十多個班級被評為福田區“文明班”、“優秀中隊”,150多名學生被評為福田區“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學生幹部”。共產生校級“文明班”40多個(次),文明學生720多名。2007年7月,學校被國家關工委等10部委授予“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示範)基地學校”。

(二)以田徑、武術、藝術廊牆和假期小報為龍頭的藝體教育特色。(1)學校田徑隊連續13年在福田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名列前茅,四次代表福田區參加深圳市中小學生田徑比賽。2005年冬,該校田徑隊代表福田區參加深圳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不負重望,雙雙獲得國小男、女子團體冠軍,其中兩人達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破一項市級記錄,創兩項市級記錄。學生參加市、區武術比賽多次榮獲團體一等獎,2名學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該校學生參加深圳市體質測試,連續五年名列前茅,其中三次獲得優良率第一的好成績。(2)在近150米長的藝術廊牆上,該校自由組合的“小畫家”們自主設計和繪製了三期科幻和環保畫,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奇思妙想和藝術天賦。學校組織參加“黃山杯”國際少兒書畫大賽,榮獲“2006中華十佳素質教育先進集體”稱號。(3)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自覺完成寒暑假自編小報已有八年歷史。(4)兩年一次的校園舞大賽吸引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參與表演,堪稱“校園一絕”。

(三)以小發明、小創造和科技小論文為主要載體的科技教育特色。學校7項科技發明獲得國家專利;陳少琪同學發明的科技作品“濾油鍋”、楊舒淇同學發明的科技作品“放大鏡的手機套”在中國首屆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上展覽並獲獎;在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先後有二十多位同學的作品榮獲省級二、三等獎,楊育龍老師獲優秀園丁獎,鄭耀宗校長榮獲“廣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獎”;2007年7月,學校科技小組3名同學參加“全國勞技教育創新作品大賽”分別獲得金銀獎牌,65人次學生科技小論文發表在《少年發明創造》等國家級刊物上刊登。廣東電視台、南方電視台、廣東科技報、南方日報等新聞媒體曾對該校的科技教育作過全面報導。2007年11月19日,鄭耀宗校長被中央教科所指名在“全國第二節中國小科學教育論壇”上發言,之後又接受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教育》雜誌等多家媒體的現場採訪。

(四)以校本研修、課題實驗為主要形式的教育科研特色。學校先後承擔三個國家級課題子項目的研究,均已通過了專家組結題鑑定。該校通過實驗研究,出了成果,出了經驗,出了人才。學校被評為“全國引探與創新”課題研究十佳先進集體。16位實驗教師被評為全國引探與創新研究先進個人。2006年10月21日,鄭耀宗校長在全國引探與創新教育大會上專題介紹了實驗經驗,說課比賽中,范艷麗老師榮獲一等獎,與會代表還觀摩了徐偉萍老師的語文研究課。在實驗中受益最大的還是學生,近幾年來,學生有1200多人次在區以上各項學科知識竟賽中獲獎;學生期末測試全校學生語、數、英三科平均83分以上,優秀率55.5%以上;全校共產生“全優生”831人次,“新沙之星”920多人次。2007年3月,新沙國小又被中央教科所列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重點課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和差異性教學策略研究”實驗單位。

新沙國小全體師生將繼續發揚百年老校的優良傳統,發揮人才強校的巨大優勢,譜寫新詩篇,再創新業績。

江門市國小

睦洲鎮新沙國小 睦洲鎮新沙國小

新沙國小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睦洲鎮沙田區一所國小,自1958年創辦以來,學校不斷與時俱進,譜寫辦學育人新篇章。學校現有教學班17個,學生760多人,教職工38人,是睦洲鎮辦學規模較大的一所國小。校園占地面積13603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大部分活動場地倒了水坭,師生有良好的工作、學習和活動環境。多年來,各級政府對學校建設大力支持:

1995年,給學校建了一座三層的教學辦公樓。先後全面裝修了舊教學樓二次,建了一個標準的籃球場和快樂園地,250米環形跑道和6000多平方米的水坭地運動場。

2002年,鎮、村政府又投入70多萬建成一座雄偉的教學配套樓,不斷增添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擁有多媒體綜合教學平台一座,供學生使用電腦50台,還設有電腦室、背投室、實驗室、閱覽室、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多媒體教學室,教學設備齊全。

另外,還大大改善了學校的綠環境,使原來的臭水塘、爛泥地被美麗的花圃、碧綠的草地所代替,校內綠樹成蔭,百花齊放。校舍設計美觀大方,校園環境乾淨優雅,是一所花園式的學校。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是該校治校的校風。在新世紀的陽光雨露的潤育下,學校全體教師上下一心、團結拼搏、奮發進取、精心育人,不斷取得教育教學新成就:教師師德好,業務能力強,教育教學效果佳;學生品德良成良好,行為規範,有良好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深受幹部、民眾和家長的好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造福社會。近年來,不斷為省重點中學培養優秀人才;多年組織的學生活動取得良好成績,中國小文藝匯演、田徑運動會多年取得第三名,2003年該校取得鎮教工田徑運動會第一名、2006年還取得女子教工籃球賽的第二名。

廣州市國小

新沙國小地處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崗鎮新沙村中心,始創於1951年,是番禺區遠郊的一所農村國小。學校占地面積8815平方米,建築面積1671平方米。現有教學班6個,在校生213人,在冊教師16人,其中番禺骨幹教師2人,大崗鎮骨幹教師1人。教師中本科學歷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1%,大專學歷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6%。教師中中級職稱教師7人,占教師總數的43%,是一支具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隊伍。

1997年到2006年,村、鎮兩級政府先後投資150多萬元,將原舊校進行徹底改造先後建起了圍牆、重建了廁所;還為學生鋪設了標準化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設施。2007年9月番禺區、大崗鎮和新沙村三級政府均把該校創建規範化學校作為工作的重點,撥專款204萬元,村政府還無償提供擴建所需的約4千平方米的用地支持學校的創建工作。其間,該校興建了田徑運動場、電子計算機室、校園網、廣播系統、監控系統,建成多媒體室7個,為16位教師配備辦公電腦,配備率為100%;同時也進行環境的美化、綠化和各功能室的改造並添加了各類器材。正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該校逐步建設成布局和諧、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學校。

學校以“一切為師生髮展服務”為辦學宗旨,遵循“育人為本、素質第一、求實創新、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以“明理、立志、勤勞、快樂”為校訓。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學校、社會、家長的三結合的教育網;學校狠抓教學質量,認真做好課程改革實踐工作,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現學校數學科組承擔了1個區級科研課題。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該校於2008年12月順利通過了區督導評估組的考查評定為“廣州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