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會

新民會

新民會起源於抗日戰爭時期,是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淪陷區建立的一個反動政治組織。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北平【今北京】拼湊: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同時,又成立了一個所謂思想團體“新民會”。其主要任務是:防共反共,收買漢奸,蒐集情報,宣揚“中日親善”、“大東亞共存共榮”等奴化思想,推行日本的治安強化運動,鎮壓淪陷區人民的反抗;同時,它控制淪陷區各機關、學校、工廠、農村和各社會團體,舉辦各種訓練班、講演會等,推行奴化教育和欺騙宣傳,直接為日本侵略政策服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組織。

歷史背景

新民會新民會

日軍是以軍事侵入中國的,它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對付中國軍民的武力抵抗,二是維持對占領區的統治。兵力有限的日軍,不可能單靠軍隊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是對占領區的統治問題。在占領區,日軍遇到的不僅是中國軍民的武力反抗,而且還有來自中國民眾思想意識上的抗拒,這不是靠槍炮能解決的。因而,就提出了日本在占領區進行思想意識方面的奴化宣傳、教育安撫問題

最初,日本用於擔負此項工作的是宣撫班。宣撫班是隸屬於日軍軍級特務部執行宣傳、安撫任務的隨軍組織。當日軍占領一個地方之後,由一種穿軍裝的人出面,以演說、唱歌、演劇以及散傳單、辦報紙等手段,宣傳“日華提攜”、“共同防共”,來論證日本侵華的合理性,幫助組織當地維持會等偽組織。但是,這種“宣傳安撫”總是給中國人民一種被異族侵略的“屈辱感”,在感情上格格不入。於是,日軍便改變統治措施和辦法,推行“以華制華”政策,一方面大力扶持、組織漢奸政權,一方面仿照偽滿協和會的辦法建立主要由漢奸組成的、易於為中國人接受的宣傳組織。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937年12月24日,在日本華北方面軍特務機關長喜多誠一的引導下,成立了日軍操縱的所謂“民眾團體”——新民會。

會員結構

1940年以後,“新民會”的旗幟:五色旗1940年以後,“新民會”的旗幟:五色旗

新民會主要由華人組成,漢奸匯集,在組織系統上,它與華北偽政權結為一體,設會長為最高領導人,聘日人為顧問,下設中央指導部作為日常事務的具體組織、指導機構。地方機構,省設指導部,一般由偽省長兼任部長,省以下設道辦事處及縣市指導部。它與偽政權相結合,組成一個從華北偽政權到省、縣以至鄉村的龐大網路,主要依附於軍隊進行組織建立及開展活動。

新民會名義上是所謂的“民眾團體”,信奉“新民主義,建設新中國,實現東亞文化同種族之中日滿三國共存共榮”,實際上它是日軍控制的“上意下達、下情上報的政府專用機關,更因合作社的關係終至變成進行經濟工作的機關”。最初的新民會綱領是:“擁護新政權,以圖暢達民意”;“開發產業,以安民生”;“發揚東方之文化道德”;“於剿共滅黨旗幟下,參加反共戰線”;“促進友邦聯盟之實現,以貢獻人類和平”。

新民會在北平建立“中央”一級機構,下面各道、縣、區、鄉也都設立新民會的總會、分會和辦事處。甚至各行各業、學校、團體等也都建立了新民會的基層組織。在各級新民會中,均有日本人擔任“顧問”或“參議”,指導新民會工作。由於新民會無孔不入,分布面廣、成員多,加之它集民眾團體與行政機構於一身,在控制民眾思想和行動上確能收一時之效。

新民會訓練

培訓項目

新民會各種訓練班名目繁多,有青年訓練所、青少年女團訓練隊、青年團訓練所、農村青年訓練班、政治訓練班、新民突擊隊訓練班等等。

不僅如此,新民會還“具有華北治安自衛、組織國民等特殊性質”。日軍讚賞它“一向是治安強化運動的核心實踐團體,以該運動的共同目標‘鄉村自衛’為重點,通過武裝民眾、訓練保甲等工作,大力開展新民會的活動”。並規定,佩戴青訓團統一證章,乘座火車可以優待半價等,以此來吸引青少年受訓。訓練時間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隨著日軍的徹底戰敗,失去依託的新民會也“樹倒猢猻散”。

分布

新民會是不折不扣的漢奸組織,以親日反共為職志,集攏了一大批漢奸骨幹,組織極其廣泛,不僅城市有,而且散布於鄉村小鎮,並建有各種形式的附屬團體組織,其活動涉及思想文化、政治、經濟及軍事各方面,這種廣泛性是日偽其他勢力不能比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