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則

新序二則

季札掛劍與子罕不受寶,可能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但是這兩篇古文雖然短並且易懂,但我們要從中來學習他們這種高尚的品德是最重要的。 季札掛劍是信守諾言的體現,不管這把劍再怎么珍貴,但是季札心裡想到了,那么行動上當然不會猶豫,即使是有他的隨從們極力勸阻,但是季札履行了他心裡想的諾言,把吳國的寶劍掛在徐國國君的墓碑旁的大樹上。 從季札的身上我們能夠學到信守諾言是多么重要啊,它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能夠把一些矛盾化為烏有,季札是我們的學習的榜樣。 同樣的,子罕讓我們學習的是他的不貪,若是平常人,看見有一塊真的寶玉在你身邊,你一定會笑納的,但是子罕不動心,而是保持著自己廉潔的品質。

基本信息

《新序二則》滬教版高二必修

課內原文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慾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與我者,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今以百金與摶黍(滬教版作“搏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粗,其取彌粗。子罕之所寶者至矣。

全文翻譯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晉國,佩帶寶劍 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寶劍的意思。 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在晉國完成了出使任務,返還,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 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 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裡,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即使如此,在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愛惜寶劍,(而不實現心中的諾言)欺騙自己的良心,剛正的人是不這樣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收納寶劍的)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離開了。(一個)徐國人讚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可翻為“呵”,下同)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有一個得了一塊寶玉的宋人,把寶玉獻給宋國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 這個獻寶玉的人說:“我把這塊寶玉給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認為是真的寶玉,所以我才敢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當作寶,你把玉當作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 我們兩人都喪失了寶,不如各人擁有自己的寶。”所以宋國年高有德的人說:“子罕不是沒有寶,而是他所當作寶的東西與別人不一樣。”現在拿百兩黃金和黃鶯來給嬰兒看,嬰兒必定選擇黃鶯; 拿和氏璧和百兩黃金來給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選擇百兩黃金; 拿和氏璧和合於道德準則的至理之言來給賢德的人看, 賢德之人必定選擇合於道德的至理之言。人的知識愈精深, 他所選擇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識愈粗淺,他所選擇的也愈粗俗。子罕所當作寶的東西真是到了極致的境界了。

文學常識

1、 本文選自《新序》,是劉向採集舜禹以至漢代史實,分類編纂而成的一部書。軼聞軼事,半史半聞,原書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鞏校定,清代學者有輯佚,校補各一卷。

2、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版本目錄學家、文學家,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另有《說苑》、《列女傳》,以及辭賦《九嘆》等。編譯了國別體史書<<戰國策>>.

知識整理

文言實詞

(一) 通假

(1) 顧反則徐君死於楚 “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異義

(1) 雖然,吾心許之矣。 雖然,古,即使如此;今,連詞,常與可是、但是連用

(2)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廉者,古,方正為廉;今,不貪為廉

(3) 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 帶,古,掛;今,詞義縮小

(4)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聘,古,出使;今,聘請

(5) 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 兒子,古,嬰兒;今,男孩子(對父母而言)

(6) 此吳之寶也,非所以贈也 所以,古,用(它)來;今,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三)詞類活用

1、 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 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歌頌

(2) 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 帶,掛

(3)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偽,欺詐

2、 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故,故人,老朋友

3、名詞作狀語

(1)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西,向西

4、 名詞、形容詞意動用法

(1) 所寶者異也。 寶,以……為寶

(四) 一詞多義

1、 致

(1) 致使於晉:達,達到

(2) 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奉獻

2、 為

(1) 吾為有上國之使:因為

(2)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作為

3、精

(1)其 知 彌 精:精深,精湛

(2)其 取 彌 精:精妙,精粹

文言虛詞用法

1、 之

(1)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代詞,這裡代“劍”

(2)此吳之寶也:助詞,的

2、 以

(1)帶寶劍以過徐君:表承接,相當於而

(2)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前,把,用;後,用來

(3)我以不貪為寶:把,將

3、 然

(1)雖然,吾心許之矣:這樣

(2)然其心許之矣:然而,但是

文言特殊句式

(一) 判斷句

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粗,其取彌粗。

子罕之所寶者至矣。

(二)省略句

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為 寶 ,故敢獻之 。

(三)倒裝句

1、定語後置

(1) 宋人有得玉者

2、 介詞結構後置

(1)致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

文言難句名句摘錄精譯

(1) 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

譯;徐君細細的觀賞了劍,未開口討,但臉上顯出想要的表情。

(2) 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

譯:繼承人說:“先父沒有這個遺命,我不敢接受這把寶劍。”於是季子就把劍掛在徐君的陵墓旁的樹上,離開了。

(3)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 ,若與我者,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譯:我將不貪作為我的寶貝,你將玉作為寶貝,如果(把玉)給了我,(那么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了,還不如各人擁有自己的寶貝吧。

(4) 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譯:子罕不是沒有寶貝,只是他當作寶貝的東西(與眾)不同罷了

(5) 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粗,其取彌粗。

譯:一個人的知識越精深,他所選擇的越精妙;一個人的知識越淺薄,他所選擇的也越淺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