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現主要有劉氏和郁氏兩大姓組成,其他姓氏均由後其他地方遷入,由三個小村組成,分別是黃壇樹下,山田和瀝江,共百多戶,六百餘人。黃壇樹下和瀝江相鄰,山田這幾年已從山上三四公里處下遷和黃壇樹下瀝江融為一體了。
隨著近年打工潮的普遍,新居明顯富裕起來,新房子也增多了,已經接了自來水,除了寬頻尚未接入,其他生活必需基本已滿足了,08開始鋪建村水泥路。新居現在與五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
新居的起源我們先要從其祖先說起,新居瀝江東平劉氏可以追溯到東漢光武帝劉秀,劉秀的遠祖是長沙定王劉發7代孫,劉發的後裔極多,遍及全國,這方面資料網路很多,有興趣者可去查考。劉秀的次子東平憲王劉蒼與西漢長沙定王的次子安成侯劉蒼,還有西漢趙敬肅王劉彭祖的兒子陰城侯劉蒼,均為同祖同名,後裔又同住安福,只是年代,宗派不同,後人為便於區分,稱東平憲王的後裔為“東平劉氏”。
東平劉氏至唐代,英才迭出,冠裳濟濟,劉啟基,字林章,陝西池陽人,關於其人的事跡,唐名相裴度在《瀝江劉氏族譜.序》中說:“以文武之才,攻城略地,而樹開國之功,改封夔國公,業標姓名於凌煙矣,厥後改居於隆興軍城。”所以安福東平劉氏尊林章為1世祖。據裴序,“文莊公再徙於奉新城內。六世祖載岳,受昭軫轄都督吉州軍馬使,於廬陵城南二里許劉舍巷居焉。八世祖源清公(劉澍,字源清)與嚴杲卿(嚴真卿從兄),勤王克安祿山之亂,敕封於安城侯,食邑於此。”所以“東平劉氏”又叫“瀝江劉氏”。
劉澍任安成侯若干年,“前輩殺其侯,而始卜居瀝江。”(唐。杜黃裳《劉氏譜序》),這裡所說的瀝江是指安成郡,即現安福縣城附近,,但《安福地名志》中無此地址,所以無從查考。
瀝江劉氏,至唐歷宋,分為五大房,遂成大族。南宋末,一代民士謝枋得(號疊山)在《瀝江劉氏譜。序》中說:“雖諸郡多劉氏,其祖皆安成也。安成多劉氏,其祖皆瀝江也。安成劉氏為江南之大姓,瀝江之劉氏,為諸藩之大祖,諸郡之遠源,諸族之巨擘也。”此話雖有過頭,但足已證明當時瀝江劉氏興盛發達。
宋末,瀝江劉氏“胡元荼毒,歿於鋒鏑者凡五百餘人。”宋鹹淳甲戍(1247)劉淑信,劉成糾皆死於抗元戰事。“其後,(劉)武糾深以為仇,率親族家人千有餘丁,大樹義旗,傾家募兵與宗弟俊,隨詔勤王。”亦死於國難。一個村莊,“皆會文山(文天祥)祛胡”,一次能募集千餘子弟兵,可見當時瀝江人口之眾,元滅宋後,仍大肆屠殺抗元人士,安福瀝江“劉氏百不存一,惟周糾,叔向,智糾三公,存祀撫幼而已,奈何地近邑城,軍兵騷擾,而幼小不得盡保,五房各遺孤子,天延劉氏之祚,非人所能為也”因此,劉叔信之子劉賢可(字希聖,號遁叟)從縣城附近的瀝江,抱譜隱居於縣城西,武功山腳下的黃江,今安福縣洋溪鎮老居村。為紀念祖先英烈,後人至今仍將老居稱瀝江。
遷老居之後,“曰老居,曰新居,曰江居,又分派於永新八都蓮塘,又分支派於萍邑(萍鄉),又派支於本邑龍溪(今橫龍),清溪(今山莊鄉龍口村栗山)”等地。
另一部分瀝江人遷居萍鄉大安里南江。明洪武元年(1368)國子監祭酒彭毅在序中說:“。。。。一則其祖止善,因胡元亂華,故都忝離之後,遷而家於萍邑大安里南江村也,一則其祖賢可,因父隨詔勤王卒於國後,懼而徙於邑西二十二都瀝江也”。
參考各古文獻,思路漸明了,新居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基祖劉宣烈從老居遷此,村東邊的宗祠就是紀念新居開基祖劉宣烈,至今仍有牌匾“宣烈公祠”高懸祠堂中,後人將新居稱新居瀝江,老居則是老居瀝江。據老人所傳,曾有一大建築,用於祭祀,會議用,長有百米餘,廂房九九十八間,天井都有七八個,可惜年代久遠,不復存在。明萬曆年(1563---1620)新居又分山田一支,和山田蜜湖支劉氏融為一村,清中葉,距今兩百餘年,又遷幾戶到橫江江南田,路口壁上。
目前《西里瀝江劉氏族譜》保存於新居 (據悉已遺失)
《西里瀝江劉氏重修族譜》保存於老居 (據悉保存在永新縣劉氏後人處)
釋疑:二十二都 古時洋溪叫昆弟鄉,行政劃分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
安成 在秦朝二十五年安福分為安平,安成兩縣至漢代,安成一直隸屬長沙郡,三國時才設立安成郡,後兩縣雖幾經易名,但仍隸屬安成郡,只至隋朝,才廢安成郡為吉州,並兩縣為安成縣,在隋開皇十八年,改安成為安復,唐武德七年,才改為安福縣,後安福縣一直沿用至今。
新居山田的劉氏分兩脈,其中一支為東平瀝江劉氏,另一支為廣平蜜湖劉氏。
漢景帝時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轄境相當於今河北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些地區。
廣平劉氏,出自漢景帝趙敬肅王劉彭祖,與長沙定王劉發為兄弟,劉彭祖的兒子叫劉蒼,與長沙定王的兒子同名。劉蒼受封為陰城侯,劉蒼死後,其嗣子有罪,不得為侯,至唐代,廣平劉氏劉祥道家族,出了三位宰相,顯赫一時。
安福蜜湖劉氏源於廣平。唐肅宗時有叫劉像的,官安成縣令,政績卓著,死後葬安福蜜湖白馬峰,其先世情況無考。傳二世,劉銕官四川成都太守,定居四川。遞傳到8世劉稱,字漢臣,由四川至安成任主薄,留家蜜湖西址,歿葬劉像祖墳之左。蜜湖劉氏奉劉稱為一世。
劉稱生四子,均居蜜湖,直至三世,便開始逐漸外遷,從三世到四十六世,外遷地主要有;廬陵石塘,銅溪;泰和銅坑;萬安湖洲;廬陵丁陂;永新玉湖;河南開封;湖南衡陽;泰和石坑,大郎,瀲坑;宜春;南溪;魚石;蓮花良坊,永新花陂,楊梘;瑤塘;沙江;臨江;丁塘;湖廣;吉安櫟塘;福建;雲南;廣東新會;湖北潛江沙口;湖南寶慶,安化;贛州;湖北監利;廣東南海;萍鄉等地相關資料可參考家譜。
十世子孫劉克都由蜜湖遷入南溪,其後裔劉儀叟遷蓮花良坊,後子孫劉東湘遷江北,為江北開基祖,堂號為敦倫其子有五人,均住江北,至二十六世已發為數十戶,同年安福蜜湖本家劉隆文遷入(馬田家譜由記載),二十七世江北子孫遷山田,三十世子孫遷馬田,至49年前,山田蜜湖劉氏只有六戶,58年江北只剩獨戶劉海棠,無子孫,其撫嗣張古典也無後,於大躍進時將江北唯一的房屋拆毀造田。
期間和山田其他東平劉氏居民和諧相處,只至近幾年,由於中央政策,務工和地域貧瘠等原因,已陸續下遷瀝江等地,現山田不足五戶。
03年由山田蜜湖劉氏劉惠敏老師主修山田蜜湖劉氏分譜,雖說是小支,為落實和詳細資訊,歷時一年多。
黃壇樹下多為郁氏,郁氏本姬姓。周初分封諸侯,郁氏始祖封於虞國(今山西平陸東北),仲子在郁閭城奉?泰伯,其子孫便以居地“郁”為姓。
春秋戰國時,郁氏在北方繁衍發達。春秋末年,黎陽人(今河南濬縣東北)郁貢,為魯國相國(宰相),這是郁氏有據可考的始祖。至漢時,郁貢有裔孫叫郁啟,仕漢為員郎,留居金陵(南京)白下橋。至南唐,白下橋郁氏分為南.中.北支。南支郁氏,遷於浙江。中支仍留於金陵。安福郁氏系北支。
明永樂年間,戶部尚書郁新曾為安福郁氏所撰寫的《郁氏譜引》中寫道:“(安福郁氏)與予白下橋,實同宗派”。明永樂三年(1405)解縉在《尚書郁公神道碑銘》中說:“(郁新)公本蘇州吳縣人,曾祖仲和,祖瑜,父德,字銘本,母某氏。祖父於洪武元年遷鳳陽,公隨而家焉。”可知郁新祖籍南京白下橋,分徙於吳縣,後隨祖.父遷居鳳陽,歸葬於鳳陽,與安福郁氏同宗。
南唐時,郁方(南京白下橋人)為徐知誥(即南唐開國皇帝李?)幕官,即參贊軍務的軍師之類的官員,以功升任吉州刺史。致仕後,隱居于吉州城南,郁方生二子:郁海.郁河。郁河隨母洪氏回歸金陵白下橋香花坊故里。長子郁海,字深甫,由吉州城南徙居安福縣城南門鐵冶巷。安福郁氏尊郁方為1世祖。
郁氏居縣城鐵冶巷,至4世郁紋,字章叔,又從鐵冶巷遷居縣城西門外的南田。南田郁氏住了二代,6世郁成功,字彥遠,徙居茶陵陸家;郁成章,字彥達(1116----1158),生郁大中.郁大有二子,兄弟於1195年從南田遷徙安福西鄉洋溪。郁大中,字子立(1136---1220),徙洋溪二十一都,為洋溪郁氏上三團基祖。郁大有,字子元(1148----1209),徙洋溪二十都,為洋溪郁氏下三團基祖。至清朝初年,洋溪上三團郁氏為民籍,下三團為軍籍。
按《安福郁氏流源圖》載,下三團基祖郁大有 ,傳至13世郁子溫,郁子謙兄弟,分支為兩房。
郁子溫,字鍾厚,號即之,明洪武壬申(1392)?戎從軍,在南京,投水自盡。其16世裔孫郁邦仁,遷下坪;郁思侃,遷牌坊;郁思僖,遷瀝江;郁廷珂,遷布魯下路。
郁子謙諱光,明明洪武間任萬石長,因地方拖欠賦稅,被發放甘肅充軍19年才回家,生郁淑亨。郁淑亨生了5個兒子。長子郁健本居嶺背。次子郁健德居水尾。三子郁健立居湖邊。四子郁健和居章溪。五子郁健理生三子,長子郁廷善居橫衝,其後人又從橫衝遷南邊.萍鄉衫木灣,繼又有後人從萍鄉回徙洋溪新莊.倉沖.鍾家源.水口等地;郁健理的次子郁廷范無傳;三子郁廷英居莊屋。
洋溪郁氏上三團基祖郁大中,傳至10世郁士明(1230----1295),字景昭,號梅?,生郁一初,郁大初二子,大初之後5世失傳。郁梅?還生一女,贅趙由謹,為洋溪趙氏始祖母。郁梅?為南宋安福富翁,人稱“郁十萬”。其長子郁一初,生郁文遠。郁文遠生郁伯川.郁子復兄弟,分為兩房。郁子復開基店背,其後裔又從店背分徙黃檀樹下.企背.下怖.大坪.磚屋.嚴湖.安屋裡.毛壩.永順等地。郁伯川開基砰塘,其後裔16世郁達經遷合村;郁宏達遷九路沖;郁達觀遷嘉山,郁達廣遷合村西房及荒坪。
黃壇村郁氏後又分南安村一支,與橫江.老居的瀝江郁氏融為一村。
解放後期並三村為新居村,02年,併入南安村。
語言方面很有特色,只有四五個村說的是和新居完全一樣的語言,既不同於縣城話,也不同於鎮上話,更不同於幾百米之遙的鄰鎮鄰村話,區別在於口語中常用的某幾個字,所以在方圓一塊,只要你不有意改變方言,一張口,就可以鎖定你是這幾個村的人。
相關詞條
-
鶴湖新居
鶴湖新居是全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位於深圳市龍崗鎮羅瑞合村。“鶴湖新居”為羅氏所建,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即1817年)歷三代...
區位及由來 歷史介紹 結構特點 田園詩畫 -
《賦介軒半村新居》
《賦介軒半村新居》,中國宋朝周耕雲的詩詞。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賦介軒半村新居
怕惱春光花種少,愛延月色竹栽稀。 寶藏書冊教兒讀,土視功名與世違。 不是詩人相過處,晝長應是掩柴扉。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新居》
《新居》是宋代詩人蘇軾的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新居浜市
宮脅涉(歌手,12012的成員) 川內亨(鼓手,12012的成員) 村上正明(演員)
簡介 概要 地理 人口 �代市長 -
時尚新居
城市/區縣: 物業地址: 開發商:
時尚新居簡介 時尚新居基本信息 時尚新居周邊 時尚新居相關圖片 -
牆新居委會
牆新居委會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村常住人口共有5344人,854戶,面積900畝。
主要概況 歷史沿革 居委新貌 民俗宗教 教育文化 -
璇慶新居
建築結構是三堂兩橫兩炮樓圍屋(後面兩個角樓未完全建成),新居完工於1936年。 前面兩角的炮樓高有四層,站得高、望得遠、射得準,防禦功能優良。 炮樓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