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崀山風景區

新寧崀山風景區

新寧崀山風景區,地處湘西南邊陲,南與桂林相距142公里,東距南嶽250公里,北與韶山、武陵源呼應。坐落在新寧縣城東南8千米處,景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景區有3座天生橋;有10處一線天;有10個各具特色的溶洞;有8條溪河縱貫全境;有20餘條壯觀的峽谷。

基本信息

新寧崀山風景區

崀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相連,北與張家界呼應,是國內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渾然一體。轄紫霞峒、扶夷江、駱駝峰、牛鼻寨、八角寨五大景區。

崀山由來

 崀山,據新華字典注釋,字讀 “lang”,在湖南省新寧縣境內。相傳舜帝南巡,路過此地,見此鍾靈毓秀,風光綺麗,便賜一字,信口說出:
新寧崀山風景區風光
“山之良者也,崀山,崀山。”從此,舜皇不僅為這方山水欽賜了山名,也為世人造了一個專用崀字。翻開《辭海》注釋:“崀,地名,在湖南新寧縣境內。”大約四億年前,崀山還是一片汪洋。後來,壯闊的“廣西造山運動”,把它從深海中抬出水面,形成了陸地。不久,海水又卷浪重來,崀山同桂林、長沙一帶的湘桂海洋基地兩次陷入海底。以後歷經數十次地殼運動,崀山時生時滅,直至兩億年前,劇烈的造山運動才又把崀山從深海中托起,變成了今天典型的丹霞地貌和碧透的扶夷江水相映生輝的大陸。

崀山地理

 崀山地處湘西南邊陲,南與桂林相距142公里,東距南嶽250公里,北與韶山武陵源呼應。坐落在新寧縣城東南8千米處,景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景區有3座天生橋;有10處一線天;有10個各具特色的溶洞;有8條溪河縱貫全境;有20餘條壯觀的峽谷;有許多的奇花異草,走獸飛禽。摘其大要來說,在這100餘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內,分八角寨、牛鼻寨、駱駝峰、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區,轄18個風景小區,400餘處風景點,是繼廣東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之後又一新發現的全國最大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積丹霞地貌景區。集丹崖、碧嶺、奇峰、幽谷、神洞、秀水於一地,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被譽為藏在深閨人未知的南疆翡翠、風景明珠。那紅色的丹霞赤壁婉如熾熱的雲霞,滿坡的竹林就像飛迸的音符,那翠竹、那綠林、好奇峰異石、峽谷幽峒、扶夷碧水、鳥語花香、莫不充滿著詩情畫意,怪不得著名詩人艾青三十年代在新寧執教時就發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甲桂林的詠嘆!

新寧崀山風景區風光

 國內外專家稱崀山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豐富、幽美,景區地質結構奇特,個性強、品位高、具有較高的觀賞文化和科研價值。其間有長64米、寬6.5米、厚7米、高20多米,氣勢磅礴、亞洲之最的天橋;有座落在不是灕江勝似灕江的扶夷江岸,主75米、周長40多米,形神兼備、獨立天外的將軍石;有長273米、高187.8米,形象逼真的駱駝峰;有長238.8米、寬0.5米、高120多米的天下第一巷;有方圓40多平方公里的丹霞峰林常年雲霧繞繞,在日光照射下猶如萬馬奔騰、鯨魚鬧海,堪稱天下奇觀。還有景區內象徵著湖南人愛吃辣椒的辣椒峰,具有特色的扶夷江漂流、飛濂洞、玉泉山、紫霞仙境及八音岩、風神洞、舜皇山森林公園、溫泉等景點,可謂是山水林洞,要素齊全。崀山山貌奇特、景區內多懸崖絕壁,溶洞密布,奇峰異石拔地而起。同時,崀山風景區具有保存完好的古人類遺址及特種生物資源所蘊含的生態環境研究的重大價值。

崀山人文

 崀山風景區不但集雄、奇、險、秀、幽、曠為一體,而且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這裡曾經是晚清末期以江宗源劉坤一為代表的60多名清王朝重臣的學育之地,還有4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遺址。前來考察的國內外專家評價崀山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麥積之巧為一體,享有崀山風景賽桂林,五嶽名山此盡有之美譽;在國內外乃至世界眾多風景區中獨樹一幟,氣韻天成,是已經審批的第四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崀山四季分明,冬暖夏涼,無任何環境污染源;富有最佳自然生態環境。故有五嶺皆炎熱,宜人獨崀山之說。崀山年平均氣溫在16攝氏度左右,四季可游,有“天意從人好,收撿春不老”之譽,是理想的旅遊勝地。境內有國道、省道貫通,公路水路連網,交通便利,服務設施齊全。景區有三星級賓館、二星級賓館以及民俗風情村等眾多的高中檔服務設施。
 崀山風光,似深閨名姝,尚未完全被世人所知所識,張正清崀山行;有詩云:“深閨久鎖楚疆姝,探勝尋幽入畫圖。一線天開晴忽雨,群巒霧障有疑無。喜聞松壑濤聲壯,傲立峰巔膽氣粗。如此風光人未識,欣然濡筆鼓和呼。”明代陳永猷留下了夫夷(新寧古稱)勝景天成就,攝杖歸來入夢頻的美譽。

崀山景區

崀山是近開發的旅遊景區,境內入與自然高度和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轄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峰,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區。
崀山境內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齊全,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在國內風景區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丹霞地貌類型多樣,集高、陡、深、長、窄於一體,會雄、奇、險、幽、秀於一身,尤其是一線天、天生橋這些很難發育的地貌奇觀,崀山就多達10餘處。
據專家考證,崀山是現今全國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積丹霞地貌景區。看來,崀山被稱為“中國丹霞之魂”並不為過,其中著名的景觀有“崀山六絕”,更是堪稱世界奇觀:
第一絕是天下第一巷:位於天一巷景區,全長238.8米,兩側石壁高120—180餘米,最寬處0.8米,最窄處0.33米,可謂世界一線天絕景。2009年,崀山天一巷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巷,創造了世界之最。
第二絕是鯨魚鬧海:位於八角寨景區,俯視峽谷,浮雲飄渺,奇峰異石,時而露出頭尾,恰似千萬條鯨魚在海中嬉戲;第三絕是將軍石:位於扶夷江景區,海拔399.5米,石柱淨高75米,周長40米,沿夫夷江漂流而下,只見將軍石背負青天,下臨夫夷江,昂首挺胸,披星執銳,虎虎聲威;
第四絕是駱駝峰:位於辣椒峰景區,峰高187.8米,長273米,有兩處凹陷,分成駱駝頭,駱駝背峰和駱駝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第五絕是天生橋:橋墩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圓拱形,劃天而過,氣勢磅礴,被譽為亞洲第一橋;
第六絕是辣椒峰:位於辣椒峰景區,高達180米,頭大腳小,恰似一隻碩大無比的辣椒。
崀山被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景區總面積108平方千米,有八角寨、天下第一巷、辣椒峰、天生橋、紫霞峒、扶夷江6大景區,而六絕則是指天下第一巷、鯨魚鬧海、辣椒峰、駱駝峰、天生橋、將軍山。

崀山榮譽

2000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定為國家攀岩訓練基地。
2001年10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2年5月,崀山被列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5年,湖南“新瀟湘八景”評選中,崀山憑藉奇美的風姿脫穎而出,超越“南嶽衡山”奪得亞軍,僅次於“湖南張家界”。
2006年1月16日,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接到國家建設部通知,崀山正式被列為國家自然遺產。
2006年8月,崀山入圍“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
2007年,由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主辦的“中國風景名勝區網路評選”中,崀山躋身“最具潛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在“選美中國特輯”(精裝修訂版)公布了114個“中國最美的地方”的最終排名。資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名列“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
2009年4月18日,亞太旅遊聯合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國生態學會旅遊生態專業委員會頒發“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稱號,湖南唯此一家。
2009年,崀山天一巷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巷,創造了世界之最,為崀山再添光彩。
2010年,崀山順利摘下“4A”,成為邵陽地區首個國家4A級景區。
2010年8月2日5時06分,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WHC)在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致通過了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綁”申報的“中國丹霞”為世界自然遺產,湖南崀山正式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
2011年8月3日,崀山榮獲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頒發的“中國風景名勝區攝影基地”榮譽稱號。
2011年8月8日,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專業保護委會隆重召開工作會議暨“中國丹霞十大美景“頒獎大會,湖南崀山的八角寨景區“鯨魚鬧海”丹霞峰林景觀正式被評為“中國丹霞十大美景”。湖南崀山“辣椒峰”峰叢景觀亦被評為“中國丹霞優秀景點”。
2011年8月22日,崀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處收到了來自“美景中國組委會”發來的恭賀函。恭賀崀山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地質公園”。
2012年9月27日,從“2012中國最受關注世界遺產地”評選辦公室傳來訊息,經世界遺產論壇(南京)組織委員會專家組評議,本次活動從網路票選入圍的最受網友關注的15項名單中甄選出10項“中國最受關注的世界遺產旅遊勝地”,其中中國丹霞·崀山入選“2012中國最受關注世界遺產地”。
2014年8月2日,由新華網主辦的第二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論壇暨2014最美中國榜評選結果已揭曉,崀山風景名勝區因其獨特的風景(人文)成功榮登2014“最美中國榜”。
現今,崀山風景區正在努力創建國家5A級景區,申報世界地質公園,致力將崀山打造成為湘西南旅遊的核心增長極,構建全省“北有張家界、南有崀山”的旅遊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