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
教導總隊的前身,是新四軍教導營。—九三八年一月成立於南昌。營長是劉世相同志,營政治委員是龍樹平同志。轄三個連,學員約三百餘人。不久,隨軍部移放太平縣。是年四月間,又轉至涇縣左坑.雲嶺等地。敵後抗戰形勢的迅速發展,抗戰武裝力量的不斷壯大,急需造就成千上萬的軍、政、文骨幹,支援和開闢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一九三八年八月,新四軍軍部經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以軍部原教導營為基礎,擴建為新四軍教導總隊。
領導
教導總隊長由軍副參謀長周子昆同志兼任;總隊政治委員由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同志兼任;教育長是馮達飛同志,他是主持軍、政、文的日常訓練工作的。教導總隊部分設訓練、政治、佇列各處。訓練處長是趙希仲(院南事變時叛變),副處長是薛暮橋同志。政治處主任是余立金同志。佇列處長是張元壽同志。各處還增設備業務科室和總俱樂部等。
組成
教導總隊下轄一至十三隊,八隊為女生隊,九隊為高於隊,十三隊則為青年隊。為加強對各隊的軍政領導,第三期末還增設一、二兩個大隊部。一大隊為軍事隊,下轄—、二、三各隊。大隊長是賀放學同志,大隊政治委員是劉文學同志。二大隊為政治隊,下轄四、五、六隊。大隊長是饒守坤同志,大隊政治委員是張閻初同志。
駐地
現將教導總隊及所屬各隊駐地分布狀況和各隊主管人員(以一九三九年秋第三期為例),回憶記錄於下: 一隊:隊長嚴呂榮同志;駐水南渡秋陽祠堂。二隊:隊長袁大鵬同志;駐孫家祠堂。三隊隊長樊道余同志,駐歐陽祠堂。四隊:隊長蔡園同志,駐林忠祠(即徐家祠堂)。五隊:隊長黃永川同志(皖南事變時失散未歸隊);六隊:隊長田長華同志;兩隊均駐午朝門。七隊:隊長杜平同志;駐清水灣。八隊,隊長於晶同志;駐震老官,臨時又增設八二隊,駐上陽山。九隊:隊長黃元慶同志;駐石頭尖。機槍連(連良蔡永昌,皖南事變時叛逃)和工兵連(連長王自忠同志)均駛湯家祠堂。十三隊(隊長唐坤元同志),駐下陽由董家祠堂。(暫缺政工人員名單)。
訓練
綜述
為了加強機槍手的培訓,是年秋後,從前方戰鬥連隊里抽調若干機槍手編為集訓隊,出教導總隊部派出軍事教員進行訓練。該集訓隊駐秋陽門裡。另附特務營分隊黃金田一線,以資警戒。營長是林維先同志。 教導總隊是以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為隊訓的。同時也以毛主席為抗日軍政大學畢業證書的題詞——“勇敢、堅定、沉著、向鬥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作為學員的座右銘,以加強學員的政治思想教育。
學員
教導總隊的學員,多來自上海、鎮江、南京、杭州、溫州、寧波等江南各淪陷區的抗日愛國男女知識青少年,他(她)們告別了雙親和兄弟姐妹,冒著敵人的炮火,偷越敵偽嚴密的封鎖線,來到新四軍的抗日根據地——皖南,進入了這所新型的抗日軍政學校學習(學習一殷為王個月至六個月不等)。
教學計畫
教導總隊的教學計畫、學習內容初學習方法,基本上與延安抗大相同。在理論教育上,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少而精,融匯員通,靈活套用,不死背條文。在軍事技術訓練方面,則要求精講鄉練、反覆苦練,課堂講授與野外實兵相結合。在教育方法上,貫徹軍串民主、官兵互教。
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則以《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統一戰線》、《民運工作》等為主要課程。從理論、階級政策、民族政策等方面進行啟發放商,樹入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生的無產階級世界觀。軍事教育以《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地形學、兵器學、以及班、排、連戰術、戰鬥技術等基本動作為內容,培養軍事指揮員具有新型罕隊的革命素質和軍事修養。要求靈活套用戰術原則和戰鬥動作。對堅持在南方八省游擊戰爭的和從延安來的男女學員,則輔以必要的自然科學、歷史知識等文化教育,以提高其文化水平和寫作能力。 教導總隊十分注重教育計畫和選派軍、政、文化教員。專職教員有:夏征農、姚耐、陶白、羅瓊、張國梅、汪溪、楊瑞年.陳鐵軍、謝忠良.張日清、鄭福生、王亭、杜劍秋、張加、蔡園(第三期時調任四隊長)等同志。葉挺軍長還從國統區聘請了一些軍事技術教員。兼職教員有:薛暮橋、朱鏡我、馮定、彭柏山等同志。還有眾多的軍、政、文化幹事住隊進行課外輔助教育。
領導視察
葉挺軍長、項英副軍長、袁國平主任等領導同志,常來總隊作關於抗戰形勢與當前任務等專題報告。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周恩來親臨皖南戰地視察時,在葉挺軍長的陪同下專程來教導總隊視察和檢閱。 教導總隊對實兵對抗演習十分重視。經常進行步兵班、排、連攻防對抗演習,以培養和提高指揮貝的軍事素質和指揮能力。
實兵演習
教導總隊還於是年舉行了秋季實兵大演習。以一、二、三隊編為紅軍,四團二營(可能番號有誤)扮演藍軍,進行不預期的營遭遇戰鬥。經過一整天的實兵對抗演習,達到預期教案的目的。最後出總隊長周於昆、教育長馮達飛分別進行實兵指揮演習講評和總結。周總隊長著重指出:進行軍事學習相野外實兵對抗演練,是為著學習戰鬥本領去戰勝敵人,是為著保衛祖國而奮鬥、流血、犧牲,是為民族解放應盡的職責。有了這樣的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就能不畏強暴、不怕犧牲,以旺盛的革命意志去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收復失地,建設新中國。
學習實踐
教導總隊的學員,在學習上是緊張的:每當晨曦初上,各隊就集合在大操場——石埠橋大操場上,進行緊張的佇列訓練和戰鬥動作的練習。有時全付武裝以班、排為單位進行越野跑步或登山競賽;並對首先攀登山頂的班、排給予鼓勵和嘉獎,從而增強了學員的體質。每周還舉行夜間緊急集合,以檢查戰備思想。在日常生活管理上,嚴格執行條令條例,認真貫 徹集體化、軍事化的管理教育。各隊早操之後,就分散在小村河兩岸,取水洗漱;在寒冬臘月里破冰汲水,雖手腳凍得冰涼,全不叫苦。學貝每人一伙食費標準是一角二分一天,這是對青年學員的優待和照顧(前方的抗日將士一伙食費每日僅為一角錢)。國民黨嫡系部隊,如五十二師,每月經費高達十八萬之多,而我新四軍以一軍之眾,關餉每月僅十二萬元。一九三九 年底,連這一點微薄的經費、被服,均被停發。我軍捐戰員生活是極其極苦的。時屆寒各臘月,仍腳穿草鞋、單衣短褲。戎裝單薄,難以禦寒。
生活條件
教導總隊既無教室,又無桌椅。每個學員用稻草編織成一隻圓形草墊,席地而 坐。上政治課時,則在樹蔭下或找遮陽之處; 寒冬,則集結在陽光照蹈的小山崗上。學員們雙膝弓曲,作為臨時的課桌,聚精會神聽講,或伏首作筆記。上軍事課時,常在野外各種地形上摸、爬、滾打,認真地利用地形地物。在訓練射擊時,儘量發揚射擊火力,力求隱蔽自己。“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這既是戰鬥動作的要求,又是一條軍事原則。
晚點制度
教導總隊十分重視晚點制度。在新學員入伍一個月內,要求備隊長、政治指導員在進行晚點名時,從一班到九班,不要花名冊,便能很熟地點呼全體學員的名字,還要求對學員的籍貫、家庭狀況、本人成份、學歷、性格等等都要了如指掌。晚點名時,要對當日的學習、生活進行表揚和評比,對明天的各種課程或戰鬥演練,提出明確的要求和應注意的事項。點名時間一般在十五分鐘左右。周末,各隊舉行各種晚會:有詩歌比賽,有歌詠,有講解前方作戰的戰例,也講工農紅軍長征中的革命故事。月終還進行時事政策測驗等等。一到周末,大家都精神奮發,興高采烈地參加周末晚會。
組織建設
教導總隊對黨的組織建設、發展新黨員的工作十分重視。各學員隊均設有支部委員會。一般是以政治指導員或副政治指導只任支部書記。由於當時受王明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支部委員會不公開,秘密進行。發展黨員,是個別進行的,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黨員過小組生活時,是由小組長個別通訊約定時間,分頭到指定地點:在樹林裡或背陽的小山坳中,或沿中村河兩岸稀疏的村台里進行組織活動、匯報恩想,發展對象思想情況,生活檢討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大會操
教導總隊還舉行不定期的大會操:當東方剛吐魚肚白時,各隊就雲集在中村河灣石埠橋的一塊大沙石灘上,等候檢閱。大會操時,通常由總隊長或教育長任軍事檢閱指揮員。有時也舉行閱兵分列式。一隊隊另女學員,精神抖擻,邁著雄健的步伐,正步通過閱兵台,舉軍禮進行致敬雄健而整齊的步伐伴著高昂的口號聲:“英勇殺敵,保衛祖國”一隊跟—隊,分別通過檢閱台。最後,由檢閱指揮員進行講評和嘉獎。
假期
星期天,學員們整理內務之後,分別諧假外出:有的沿著中村河畔迎著東方旭日,在輕歌漫步,領略達河水微綠、遠山含黛的山光水色;有的雙雙倆倆並肩蜘櫥於石埠橋畔,娓娓交談;互換學習心得;有的豪情滿懷,傾吐畢業後上前線抗戰殺敵酌決‘心;有的則匆匆上路,前往震老官八 隊駐地會見從淪陷區一道來院南參軍的女同學,他們漫步於桑園梨下叩詢家書鄉惰;有的則在中村軍人服務社購買日常用品;有 的則去總隊部醫務 所探望患病的同學,獻上—束鮮 花,致以慰問之)情;有的則三五成群、興致勃勃地奔 向攣家渡飽覽那如玉似錦的青弋江:啊!那碧波漣澇的江水,那遠近的青 山,那叢叢接按的四月鵑花,常常使人心往神怡、留連 忘返……。但是,在隊上,複習功課或重整筆記。每個聞學都過著極有意義的一天。
日本帝國主義不斷地在攻城略地,屠殺人民。日寇竟於是年“七一”,三番五次派飛機侵犯我雲嶺軍部、中村河總隊部一帶領空,進行投彈轟炸;醫務所護士馮玲同志在敵機轟炸下光榮犧牲。徐德同志和醫務所的許多病員身負重傷。日寇這一暴行,激起了教導總隊全體學員元比的憤怒,復仇的火焰在胸中燃燒!齊聲振臂高呼: “要為死難聞志復仇!”這憤怒的吼聲,震撼著中村河兩岸的山山水水……。
教導總隊學習是緊張的,生活是艱苦的。為著抗戰,學員們肩負著民族解放的希望,準備奔赴前方,英勇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