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1811年在工業革命的誕生地英國,一位名叫勒德的失業紡織工人帶領其他失業工人搗毀了被他們視為罪魁禍首的紡織機。仇視新奇發明乃至科技進步的人有了特別的稱號:‘勒德主義者’。200多年後,相似的一幕在英國重演。2014年4月,倫敦捷運員工罷工,抗議倫敦政府捷運‘自動售票計畫’。該計畫導致960名員工失業”。
表現
當代的勒德分子認為社會變得太信賴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曾經一度整個公司,比如銀行,因為一個計算機的小故障而癱瘓。勒德分子來源於對事情的滿足。這些麻煩就像暗示一樣,提醒人們技術知識為人類服務而存在,如果忘掉這一點,麻煩就來了。
事例
一旦人們開始相信機器是一種壓迫力量而不是解放的力量之後,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可阻擋之勢。在1978年至1995年間,被稱為“炸彈客”的TedKaczynski向包括大學和航空公司在內的目標場所傳送了16枚炸彈,造成3人死亡,23人受傷。
有跡象表明,新勒德主義運動已經開始全面展開。2017年11月份,位於法國格勒諾布爾(法國東南部城市)的一個技術實驗室LaCasemate遭到破壞,被人縱火燒毀。攻擊者稱該實驗室是“一個臭名昭著的進行數字文化傳播的有害機構”。而2016年,在法國西部最大的城市南特,也有類似機構成為攻擊對象。
技術一直保持無情地行進步伐,由此產生的缺陷也變得越來越清晰,並且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也只會增加人類的焦慮情緒。可以想像,消費者對離網生活方式的興趣會越來越濃烈,可能會採取一些直接的離網行動,甚至是反科技暴動。JamieBartlett提出,2018年將是反科技想法和說法轉變為行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