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立法議會(英語:legislativeAssemblyofSingapore)存在於1955年至1965年,是新加坡在英國殖民地時期及新加坡自治邦時期的立法機關。
英政府設立新加坡立法議會,是為了回應新加坡社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要求實現全面自治的呼聲。根據《林德憲法》,新加坡立法議會在1955年正式成立,以取代原來的新加坡立法局,新的立法議會以民選議席占大多數,議會內32席的其中25席由普選產生,另外四席是由新加坡總督委任產生的非官守議席、三席是分別由布政司、律政司和財政司出掌的當然官守議席、餘下一席則是由總督提名的非官守議長議席。此外,在總督以下又增設了新加坡首席部長一職,由立法議會多數黨領袖出任,實行與總督分掌權力。
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新加坡由原來的皇家殖民地變成為取得全面自治的自治邦,在同年舉行的立法議會選舉當中,立法議會內51個議席全數由普選產生,總督和其他官守議席以及所有非官守委任議席隨自治邦的成立予以廢除,立法議會內原本由多數黨領袖出任的首席部長一職更名為新加坡總理。
1963年9月,新加坡經公投合併入馬來西亞,但旋於1965年8月宣布獨立。獨立後,新加坡設立新加坡國會,原有的立法議會遂告廢除。
相關詞條
-
新加坡共和國憲法
《新加坡共和國憲法》是套用於新加坡的國家最高憲法。
第一篇政府 第二篇立法機關 第三篇公民資格 第四篇公共事務 第五篇財政條款: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
獅城[新加坡別稱]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人口族群 -
亞洲議會和平協會
亞洲議會和平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Parliaments for Peace—AAPP)是由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島國及部...
成立 宗旨 成員 組織機構 歷屆會議 -
緬甸聯邦議會
緬甸聯邦議會是緬甸聯邦兩院制立法權力機構,由上院民族院(Amyotha Hluttaw)和下院人民院(Pyithu Hluttaw)組成。2013年最大...
歷史 組成 歷次選舉 修憲 -
李光耀[新加坡原總理]
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
人物生平 書籍發布 因病逝世 主要成就 人物軼事 -
議會民主制
議會民主制(Parliamentary Democracy),也稱議會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其政府首腦需要獲得議會的支持才能工作,而這種支持一般...
概述 淵源 實行議會制的政權 優缺點 相似體制 -
新加坡國會
按照立法、行政、司法權力分立的原則組織國家機構。新加坡共和國成立後,於1965年12月22日立法議會改稱“新加坡議會”,採用一院制 。 任何年滿21周歲...
歷史沿延 地位 選舉與產生 職權 組織結構 -
新加坡布政司
新加坡布政司(英語:Chief Secretary, Singapore),1946年至1955年間稱為新加坡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
歷史沿革 主要職權 編制架構 歷任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