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Theatres on the Bay)作為新加坡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濱海藝術中心於2002年10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幢建築外觀呈獨特的雙貝殼形,坐落在新加坡市區內的新加坡河入海口,與濱海灣毗鄰。

簡介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此建築以臨近的esplanade命名,內有1,600個座位的音樂廳,及可提供表演的2,000個座位的劇院。 濱海藝術中心是新加坡最新的地標。外型奇特突出,宛若兩顆大榴槤,很多人都稱它為榴槤藝術中心。但其內部陳設卻充滿歐洲劇院風味,功能多元化,包含音樂廳、戲劇院、購物中心、餐廳及戶外表演空間等,讓東方與西方的藝術文化在此撞擊出最美的火花。

濱海藝術中心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藝術表演場地。造型獨特的圓頂為它贏得了“榴槤”的稱號。

地理位置

濱海藝術中心(The Esplanade)坐落在新加坡市區內的新加坡河入海口,與濱海灣毗鄰,建造成為島國新加坡的表演藝術中心。

設計結構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是由新加坡DP Architects和英國建築設計公司Michael Wilford & Par tners共同設計,並由Theatre Project Consultants負責設計劇院。其音樂廳可容納1600人,是藝術中心的驕傲和瑰寶。音樂廳的音響設計顧問是美國ART EC Consultants Inc.的拉塞爾·詹森Russell Johnson。世界上只有五個類似的音樂廳,包括瑞士琉森、美國的費城達拉斯、英國的伯明罕,以及新加坡。由於音樂廳的音響設備可隨需要進行調節,所以它是各種音樂演出的理想場所。音樂廳放置著一架由4740個音管及61個音栓組成的科萊斯管風琴,是世界上其中一家最著名的管風琴製造商設計與製造而成。

濱海藝術中心擁有2000個席位的劇院,是在歐洲歌劇院傳統的馬蹄鐵形結構基礎上加以改進。它可以促進台上演員和台下觀眾的交流。劇院樓高四層,它的設計是為了展示亞洲和西方傳統的表演藝術,以及各種先進的、多功能的演出。與此同時它也擁有全新加坡最大的舞台。

除了這兩個主要場所外,還有兩個表演室,小劇場可容納220個人,可作為實驗性劇場與舞蹈演出的場地,而音樂室有250個座位,是室內樂,獨奏會,歌舞表演和爵士樂音樂會的理想場所。

濱海藝術中心還有幾個戶外場地,適合各類活動和表演。沿著300米長的海濱灣有兩個表演場地,一為戶外劇場(Outdoor Theatre),另一個是邊緣劇場(The Edge)。在陽台(Rooftop Terrace)上可一睹海灣和城市的壯麗景色。而庭院(Courtyard)里有售賣各種餐飲的小店。這同時還有一個正式的展示畫廊‘窗戶’(Jendela),可陳列大量視覺藝術的作品。

除了上述的幾個場所,藝術中心另有三間練習間、一間排練室、一間表演者休閒室,一間Green Room以及42個化妝間。 具有藝術風格的濱海購物坊占地8600平方公尺,樓高三層,集各種誘人的小商品、食品和娛樂於一體。位於商場內的濱海藝術中心圖書館,是新加坡第一家以表演藝術為主題圖書館。

濱海藝術中心正式開放作為國家藝術表演中心,濱海藝術中心的各種節目適合不同觀眾的口味,它的節目範圍包括各種類型的音樂、舞蹈、戲劇及視覺藝術,並把焦點集中在藝術的教育和增加大眾接觸藝術的機會。觀眾不僅能了解各種藝術,更重要的是把欣賞藝術視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使用情況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的開放慶祝規模是藝術中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展示各種表演藝術佳作,以及為新加坡本地與這個區域的藝術家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劇院的開放集中體現了各種形式的戲劇、音樂和舞蹈,如流行樂、古典樂亞洲音樂西方音樂傳統音樂現代音樂

在2002年10月11日,即正式開放的前一天,濱海藝術中心在音樂廳舉行了開幕典禮。典禮邀請了新加坡管弦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世界著名的小琴演奏家SarahChang和著名的新加坡小提琴演奏家KamNing同台演出。

在10月12日開放日那一天,藝術中心舉行了盛況空前的慶祝儀式。傍晚時分,所有的來賓參加了各種熱鬧的狂歡活動。接著是由新加坡納丹總統主持的開幕剪彩儀式,然後由新加坡一流的舞蹈團新加坡舞蹈劇院首次公演的月光回憶拉開了狂歡的序幕。

從10月13日到11月3日的開幕慶祝活動,持續了22天。期間來自22個國家、1300名藝術家,免費進行了600多場演出,共獻上了70個製作,其中包括張藝謀的優美歌劇《大紅燈籠高高掛》。 濱海藝術中心不僅是為了表演藝術,它獨特的視覺藝術編排,把中心內部的空間變成了陳列區,陳列品可以從一天到幾個月不等地定期更換。從開放到2003年4月以來,中心已經展示了60多件視覺藝術珍品。

節目安排表

排在濱海藝術中心的該年度節目單上的內容有:在新加坡舉行的各種節日慶祝活動,例如中華文化藝術節━華藝,馬來文化藝術節和印度文化藝術節。全年還有系列劇場,主要集中在爵士樂、管弦樂、管風琴、經典音樂、音樂劇,舞蹈,戲劇,兒童劇,亞洲青年藝術家作品陳列展、鑲嵌藝術、‘咖啡早晨’和‘午餐盒’等不同的主題上。濱海藝術中心也定期舉辦藝術交流會、各種藝術講座、藝術夏令營等活動。

在周未和假日夜晚,濱海藝術中心還在露天庭院(Courtyard)和海濱(Waterfront)免費進行露天演出。每逢周末公眾可在海邊一面進餐,一面欣賞街頭藝術、音樂等娛樂表演。每晚在中央廣場上還可觀賞各種風格的音樂表演,作為在主要場所表演的補充。

設計思想

音樂廳本質上是個聲學建築,只有把她的聲學設計放在藝術設計和商業規劃之前,音樂 廳的設計才有可能獲得輝煌的成功.許多現代的音樂廳的業主或投資方往往意識不到這一 點,或者對音樂廳的聲學設計不夠重視.新加坡的業主方面在一開始就意識到要建設一個世界級的音樂廳,必須要把聲學設計放在第一位,必須聘請世界級的專業聲學顧問.因此,在音樂廳的論證階段,在招標建築方案之前,新加坡業主方面就聘請了ARTEC公司為濱海藝術中心的聲學顧問,建築設計必需服從聲學設計.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是ARTEC在世界各地所建造的七個用混響室來控制自然混 A-02 孟子厚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的聲學特性 響的音樂廳中最新的一個,也是規模最大,最輝煌的一個,可以說是ARTEC音樂廳聲學設 計藝術的集大成.而ARTEC的設計思想得以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發揮得淋漓盡致,得益 於新加坡業主的高瞻遠矚和對音樂廳定位的理解,這種理解使得業主始終堅持"聲學第一, 不計成本".雖然業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媒體的爭議,但是濱海藝術中心已經繼魚尾獅 後成了新加坡的新地標確是不可爭議的事實,而這新的地標除了建築造型上的藝術創新和標新立異外,她的聲學規模的豪華和優異也是重要的因素,這在以後的歲月里將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認識.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建築上的奇特使她聞名世界,成了澳大利亞的地標,但是她的聲學設計卻是基本失敗的,這導致了她作為一個世界著名音樂建築的尷尬地位,至今 當地業主仍然為她的改建所煩惱.而新加坡的業主聰明地吸取了悉尼歌劇院的教訓,在考慮 藝術中心的功能,造型的同時,把她的內涵,聲學設計,放在了第一位.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就文化方面來說,它是一個西方文化,中國傳 統文化,馬來文化,印度文化的混合體.作為國家藝術中心的濱海藝術中心,自然必須考 慮這種多元文化的背景,為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服務.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音樂不止 是在內容和風格上不同,它們在所需要的最佳演奏環境和聽聞環境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為了 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音樂作品都可以在同一個廳堂里演奏,這就要求音樂廳要有可以調節的聲學特性,以滿足不同音樂作品的特點.這種要求和ARTEC在音樂廳設計上所提倡 的思想是想符的,而設計自然聲學特性可調的音樂廳也是ARTEC的特長. 自1989年美國達拉斯的Morton H.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 建成以來,ARTEC設計 了一系列自然聲學特性可以調節的大型音樂廳.對ARTEC來說音樂廳的設計是技術也是藝 術,而其中的藝術成分更多地是根據ARTEC幾十年的實際經驗所總結出來的經驗規律.這 些規律性的東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保證一個大型音樂廳可以成功的設計思想上:

1. 採用N-1作為頂級音樂廳的本底噪聲設計指標,以保證音樂廳的"絕對"安靜和 對音樂低潮和細節的敏感性;
2. 保持傳統頂級音樂廳的矩形或鞋盒形造型,而不標新立異.這樣可以繼承了音樂廳 成功的一些內在規律,保證了音樂廳的基本空間聽覺指標處於頂級的水平;
3. 在容座一定的前提下,儘量增加音樂廳的總體積和每座容積,使得聽眾可以得到更多的"音樂空間";
4. 在舞台上設定大型,重質,可以調節高度的聲學反射板(canopy),以控制和調節樂隊的演奏環境.這些反射板一般是設計成幾塊,可以分別上下移動調節,基本覆蓋整個樂隊所占據的面積;
5. 在音樂廳絕大部分側牆和後牆上設定可以移動和回收的吸聲簾幕,以此來控制室內混響和側向反射;
6. 圍繞著音樂廳的內空間設定大容積的混響室,以此來控制音樂廳的自然混響以及音樂廳的總容積.
這幾方面的設計思想初看起來是有些保守,但實施起來卻有相當的難度,這涉及與建築師的設計思想是否一致,造價是否可以接受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