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從文化性質的角度看,當代藝術是相對於現代主義藝術而言的,屬於現代主義之後的後現代主義藝術範疇。
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三十年里,發生了一場又一場經典的藝術事件。每一起事件的過程與結果,藝術家們都企圖重新定義當代藝術。從顛覆成為經典,就是這部演義的戲劇性所在,也是價值所在。
1985年的《新具象畫展》 ,造就了新具象團體張隆,毛旭輝、張曉剛、潘德海、等人嶄露頭角。《當代中國畫之我見》一文敲響美術界的警鐘,同時也造就了評論家李小山。美國著名波普藝術家勞申伯格在北京和拉薩舉辦個展,引發了中國的“波普熱”。
形成經過
早在1982年,未來的新具象團體的幾個主要成員張隆,毛旭輝、張曉剛、潘德海就經常在一起“唱歌,抽大量的煙。喝大量的酒,瘋狂地談人生的不解之處和宇宙的難以捉摸,談亞當夏娃,我們吧夏娃稱為‘粉子’。然後趁著‘水’(酒 --- 引者)性,踏著月亮沿著寧靜的塞納河散步。常有人喝得酩酊大醉,口吐垢物、黃水,胃痙攣。張(曉剛 – 引者)就因此胃出了毛病”。就這樣,張隆畫出“我們都要去的地方”,“飄逸的精靈”。張曉剛在病中畫了許多“令人恐懼不安的素描”和表現魔鬼形象的最佳化,潘德海“跑到士林去了。發現了聖地。那種光禿禿的荒蕪悲愴的美。什麼都沒有。但他覺得什麼都有了”。他畫了“一批批紅色的土林、灰色的土林、蒼白的土林,最后土林也消失了。只騷動和狂想。毛(旭輝 --- 引者)依然成天呆在商店裡寫一次性削價之類的招牌,看卡夫卡的小說。…. …. 畫躁動、畫愛欲,花膨脹著的生命河墮落的情感”。兩三年以後張隆提議大家到上海那邊去辦展覽。”為了這個展覽,藝術家們四處籌集資金。打箱託運作品。最後,他們於1985年6月在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舉辦了《新具象畫展》第一次展覽,參加展覽的除前面三位昆明藝術家外,還有上海的侯文怡、張隆、徐侃。共展出120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畫 、雕塑、拼貼、綜合材料的作品。
“新具象”一詞是張隆隨口說出來的。以後毛旭輝解釋說:“何謂新具象?即心靈的具象,靈魂的具象。”由於作品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使得有觀眾在意見簿中寫下了“蠢驢”二字,然而藝術以此為榮:“我們就拿著這兩個字合了一張影。因為塞尚當年也是蠢驢。”在一位瑞典籍的女詩人張真的支持和鼓勵下,這些藝術家又湊了一點錢,“找到了一些搬運工把我們畫用汽車拉到南京”,7月在南京市教育衛生館再一次舉辦展覽。有趣的是,“教育衛生館的美工幫我們搞了一片巨大的黃底黑字廣告‘新具象畫展’。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看成了新家俱展覽。”
解散
與其它’85新潮起來的藝術團體一樣,新具象團體是持續時間並不長的自發組織。在’85時期這種共同舉辦展覽,相互幫助以促使自己的藝術能夠得到起碼的支持的工作的團體在1987年前後基本完成歷史的使命,不散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