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甘,性平。
功效
溫中健胃,止痛。
主治
用於脘腹痞滿,消化不良,泄瀉腹痛,寒疝氣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g(不宜久煎);研末服,0.5-1.5g。
採集加工
一般種後5-6年可收桂皮,叢莖基部剝皮,曬1-2天,捲成圓筒狀,陰乾。
形態特性
常綠小喬木,高達10米;樹皮黑褐色,內皮有強烈的桂醛芳香氣。芽被絹狀微柔毛。幼枝略為四棱形,灰色而具白斑。葉通常對生,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1-16厘米,寬4.5-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銳尖,革質或近革質,上面綠色,光亮,下面淡綠白色,兩面無毛,具離基三出脈,中脈及側脈兩面凸起,細脈和小脈網狀,脈網在下面明顯呈蜂巢狀小窩穴;葉柄長2厘米,無毛。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長10-12厘米,具梗,總梗及各級序軸被絹狀微柔毛。花黃色,長約6毫米。花被筒倒錐形,花被裂片6,長圓形,近相等,外面被灰色微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近基部有毛,第一、二輪雄蕊花絲無腺體,第三輪雄蕊花絲有一對腺體,花葯4室,第一、二輪雄蕊花葯藥室內向,第三輪雄蕊花葯藥室外向。子房卵珠形,無毛,花柱短,柱頭盤狀。果卵球形,長10-15豪米,熟時黑色;果托杯狀,增大,具齒裂,齒先端截形或銳尖。
生長環境
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等地有引種栽培。原產於斯里蘭卡。
藥材性狀
枝皮常為7-12或更多層薄片重疊捲成的細長復捲筒狀,長可達60cm,筒寬約1cm,每片厚約0.5mm,外表面黃棕色,平坦,可見波浪狀縱直條紋,偶見疤痕和空洞(系枝條伸出處);內表面色澤較深。氣芳香,味甜。
藥理作用
1、抗潰瘍作用。
2、對糖皮質激素陽虛模型的影響。對胸腺萎縮和高膽固醇有抑制作用。
3、毒性,無毒。
4、止痛、鎮靜作用,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真菌作用。
現代套用
本品用於噁心、嘔吐、腹瀉以及肌肉痛。對病毒性疾病,如感冒也有效。本品對消化功能低下的患者,能增強消化機能,主要用於康復期身體虛弱的治療。有輕微的通經作用,能刺激子宮、通經血。在印度作為一種避孕藥用於產後避孕。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主要味芳香健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