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錫蘭肉桂
【英文名】:lon Cinnamonrk
一種食用香料或中藥材。
來源
為樟科植物錫蘭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 B1.的樹皮。
植物形態
常綠喬木,高可達10m。幼枝略為四棱形,灰色而具白斑。葉革質或近革質,通常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下面呈蜂窩狀;葉柄長2cm,無毛。花序腋生或頂生,長10~20cm,被絹狀毛;花黃色,長約6mm,花被裂片外面被灰色微柔毛。果卵形,長1~1.5cm,黑色,果托杯狀,具6齒裂,齒端截形或銳尖。花期1~3月,果期8~9月。
生於熱帶海拔1000m以下的潮濕地帶。我國海南、福建、台灣有栽培。
採制
秋季剝取,陰乾。
性狀
本品呈捲筒狀或槽狀,厚約5mm,外表面棕色,有不規則的細縱皺及突起的皮孔;內表面棕色,平坦,劃之顯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氣香,味微辣。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丁香酚(eugenol)等,並含鞣質及粘液質。
性味及功能主治
與肉桂類同。
附註
主產於斯里蘭卡的“錫蘭桂皮”系錫蘭肉桂的內皮,常10~40薄片重疊捲成細長筒狀或雙筒狀,每片厚約0.5mm,外表面黃棕色,平滑,有波狀縱線紋。
綜述
樟科(Lauraceae)的一種灌木狀常綠喬木,學名為Cinnamomumzeylanicum。原產斯里蘭卡、印度的馬拉巴爾(Malabar)海岸和緬甸,亦見栽培於南美和西印度群島。其內層樹皮可制香料。這種香料亮褐色,有幽香,味甜。桂皮曾比黃金貴重,古埃及用於屍體防腐及巫術;中世紀,歐洲用於宗教儀式和作為調味品。後來在荷屬東印度公司貿易中,桂皮是最有利可圖的香料。現在桂皮用於糖果、咖哩食品等調味。歐美人喜用於焙烤食品中。在斯里蘭卡,種植者於雨季收割桂皮,貼地面割下枝條,先用半圓形刀片刮,然後用黃銅桿擦松樹皮,再用小刀切開剝皮。把樹皮一塊套一塊構成長約107公分(42吋)的捲筒,筒中再塞滿修剪下來的同質樹皮片塊使成圓柱形,乾燥4∼5天,放在木板上滾動使之緊實,爾後置於柔和的陽光下再乾燥,最後用硫黃漂白並分級。桂皮含精油0.5∼1%,主要成分是肉桂醛(C9H8O)。精油從樹皮碎片蒸餾,用於食品、利口酒、香水和藥物。也可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