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堡,J.A.
![斯特林堡,J.A.](/img/8/b26/nBnauM3X0kzMyUTOw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0k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893年,斯特林堡第二次結婚。1897年離婚。從1894~1896年,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巴黎度過的。1896年,斯特林堡回到瑞典,1901年和一個挪威女演員結婚,這是他最後的一次婚姻,不久也離婚了。1907年,他和法爾克合作,成立了一個對他的劇本進行實驗演出的劇院,再一次發揮了他的暴風雨般的天才創造力,兩年的時間寫下了10部劇本。1910年,他的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劇院隨之關閉。1912年5月14日與世長辭。
劇作 斯特林堡是北歐繼H.易卜生之後的又一位戲劇大師,留下了數十卷的各種體裁的文藝作品,僅劇作就有60多部。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的戲劇家,對現代歐美戲劇有廣泛的影響。斯特林堡的戲劇創作大體上可以分作四個時期。
① 從開始創作到1882年。包括十幾部劇本,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奧洛夫老師》。劇本描寫16世紀初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傳到信奉天主教的瑞典引起的鬥爭。
② 從1886~1892年。 斯特林堡寫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和世態炎涼人與人之間殘酷無情關係的劇本,如《父親》(1887)、《同志》(1888)、《朱麗小姐》(1888)、《債主》(1888)、《強者》(1889)等。這些劇本表明,斯特林堡的戲劇創作接受了┵.左拉自然主義的影響。
![斯特林堡,J.A.](/img/a/c58/nBnauM3X4gjMxYTOw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斯特林堡,J.A.](/img/5/79d/nBnauM3XwITM5YTOw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斯特林堡,J.A.](/img/a/347/nBnauM3X1gTOxgTOw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③ 1898年以前。斯特林堡在巴黎接觸過反自然主義運動和M.梅特林克的象徵主義戲劇,1898年,在梅特林克的影響下,他相繼完成了《到大馬士革去》三部曲中的前兩部(《到大馬士革去Ⅰ》、《到大馬士革去Ⅱ》)和《降臨節》,《到大馬士革去Ⅲ》則是1901年完成的。除此以外,他還寫了一些象徵主義戲劇。
④ 晚期。從1899年開始,斯特林堡還寫了一批歷史劇,如《古斯塔夫·瓦薩》(1899)、《厄里克十四》(1899)、《古斯塔夫·阿道爾夫》(1900)、《克里斯蒂娜女王》(1901)、《古斯塔夫三世》(1902)等。《古斯塔夫·瓦薩》和《厄里克十四》是斯特林堡這批歷史劇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前者寫古斯塔夫·瓦薩平息貴族叛亂統一國家的業績;後者寫的是瓦薩的兒子厄里克十四被他的兄弟推翻的歷史事件。
斯特林堡的晚期作品中,有兩部是特別受重視的。第一部是《一出夢的戲劇》(1902),也被譯作《夢劇》。第二部是《鬼魂奏鳴曲》(1900)。《一出夢的戲劇》表明斯特林堡深受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影響,描繪的是一個仙女下凡發現人間充滿了不幸和痛苦,最後重返天庭的故事。在這部作品裡除深刻揭露現實之外,也反映出作者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思想感情。
《鬼魂奏鳴曲》是一部室內劇。描寫一個青年學生在一座房子前遇到一個名叫赫默爾的老人,老人把學生介紹給這座房子裡的一家人,其中包括一個上校和他妻子(一個木乃伊)、女兒。老人揭露這個家庭的罪惡,木乃伊也揭露了赫默爾的罪惡歷史,然後讓他自殺。學生和上校的女兒彼此訴說一些駭人聽聞的事情,姑娘受到震驚,心碎而死。斯特林堡不是表現主義或超現實主義戲劇家,但他的作品有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特徵。
![斯特林堡,J.A.](/img/0/36b/nBnauM3X0YzMxkTOwMD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A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斯特林堡的大量劇作都被譯成多種文字。《奧洛夫老師》、《父親》、《朱麗小姐》、《強者》、《母愛》、《玩火者》、《古斯塔夫·瓦薩》、《死魂舞》、《一出夢的戲劇》、《鬼魂奏鳴曲》等有中譯本。
參考書目
G. Hellen, strindbergs dramatik, Stockholm,1962.
A.Gurtafoon,Strindberg and The Realistic Break through, in The Ideology of Swedish Literature, Minneapolis,1961.
Valency, The Flower and The Castle, New York,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