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窯地理位置
古窯位於鄯善縣魯克沁鎮東北,距離鎮政府8公里古窯歷史發展
據傳,在2000多年前的高昌王國時期,這裡曾燒制過大量的專供王宮用的土陶生活用品。現在遺留下來的老窯遺址占地約4000多平方米,尚存古窯6座,手工作坊4間。古窯的主人是斯爾克甫村村民,叫買買提·依明尼牙孜。這個古窯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賜予他家經營的。他是第11代傳人。他的家族經營古窯有300多年了。幾百年來,古窯一直生產陶缸、陶燈、陶罐、花盆等日常用品。還有泡土鹽的罈子、餵雞鴨的槽子等。那些小巧玲瓏的有3個燈芯的陶燈,則是在大型活動中專用的照明用具。目前,古窯的主打產品則是饢坑,據說暢銷烏魯木齊、昌吉、庫車、喀什等地。
古窯製作過程
古窯延續至今的陶器製作流程是這樣的:取土-和泥-拓模-燒制。先取土。火焰山上的生土,是一種理想的燒陶原材料。用拖拉機拉回生土後,按比例摻進煤渣等,總共需要4種土和在一起。
和上水後用坎土曼不斷攪拌,打成2米長,40多厘米寬的泥牆。然後,工人們用鋸子將泥片鋸下來,往燒制饢坑的模子上貼。貼好後,用布纏好,兩個工人用木板子不斷地擊打,直到將外表打平,顯得光滑圓潤。之後,揭掉布,進行修飾。最後,用手捏出饢坑的圓邊,邊捏邊淋上水。
整個燒制過程需要24個小時。如果是燒制饢坑,溫度達到1200度時,就可以撤火了。過去,沒有溫度計的時候,是用一種土做成“蠟燭”狀,放在窯洞邊。如果“蠟燭”化了,說明溫度就夠了。燒制水桶的話,則要達到1800度。
燃料以前是柴火,到了爺爺輩的時候,改作了煤。
古窯的傳承人
古窯的主人是斯爾克甫村村民,叫買買提·依明尼牙孜。古窯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賜予他家經營的。他是第11代傳人。他的家族經營古窯有300多年了 。古窯一直秉承傳男不傳女的習俗。古窯第12代繼承人是買買提·依明尼牙孜的大兒子阿不力米提·買買提。古窯的發展
如今,很多陶器日用品逐漸被價廉物美的塑膠、不鏽鋼等現代製品替代。很少有人再來購買陶燈、陶罐之類的玩意兒。於是,古窯千百年來生產的那些傳統陶器,已少有人問津。它們被堆放在一個倉庫里,幾乎成了文物。古窯轉而生產仍有市場的饢坑陶片。
眼下,古窯每年可以燒制1500個饢坑。五六個工人就能完成。按照目前市場價100元一個饢坑陶片(一個饢坑由4個饢坑陶片組成),古窯每年收入在8萬到15萬元之間。去掉人工等成本,每年可掙5萬到8萬元。
而在文物專家眼裡,古窯亟待維修保護,古老的制陶工藝需要原生態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