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載重8噸以上的重型車只有濟汽的黃河、陝汽的延安和川汽的紅岩。其中,黃河是模仿斯柯達的,另外兩個是軍車。它們的產量都很少,而且性能低,遇到重大工程和軍用的重卡,還需從國外進口。
為發展中國重型汽車工業,引進重卡技術被國家列入了“六五”計畫。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組織了考察團,對國外重卡企業全面考察,引進技術。
最後,考察團選定了奧地利的斯太爾。雖然斯太爾在國外幾家重卡企業中不是規模最大的,技術也不是最先進的。但是斯太爾車型對中國路況、國情比較適合,並且也符合中國上世紀80年代初的機械製造水平。
斯太爾技術引進項目也順利成為經國務院批准立項的國家“八五”重點項目。1983年,重汽集團從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全套引進斯太爾91系列重型汽車整車製造技術,總投資11.58億元。斯太爾項目不僅引進整車技術,還包括關鍵總成技術。
1985年,第一輛斯太爾重卡下線。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斯太爾技術引進項目在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功。斯太爾卡車在中國甚至成了重型卡車的代名詞。在中國,斯太爾市場遠遠超過了它的故鄉奧地利,並形成了重型卡車自主研發能力。
斯太爾系重卡的輝煌其實是從2000年前後開始的,這一年也正好是原重汽集團一分為三的時候。2000年,在朱鎔基總理主持的國務院第74次辦公會議上正式批准重汽集團重組方案。由此,中國重汽、陝汽、紅岩分立,各自有了更加明晰的組織管理構架,開始獨自發展。
從2004年開始至今的治超治限推動了重卡市場朝著更大噸位、更大功率方向提速,以重型牽引車為標誌的15噸級真正重卡產品受到了用戶越來越多的青睞,斯太爾車型進入了黃金時期。
2010年已經和曼合作的中國重汽,開始淡化斯太爾的影響。通過和曼進行資本合作,重汽和這位世界重卡領域的強者有了緊密的聯合。曼的新技術將會支撐重汽的技術發展。
朝鮮引進
韓國國防部相關人士2014年7月17日表示,朝鮮7月14日電視畫面中出現的火箭炮運載車輛前所未見,外形類似中國20世紀80年代從奧地利引進技術並製造的“斯太爾重卡”。該報導猜測,這是朝鮮為新型火箭炮特意從中國引進的。此次新型運載車輛的出現,標誌著朝鮮戰力機動化和現代化的工作已從飛彈部隊推進到炮兵部隊。報導認為,如果猜測屬實,朝鮮從地理位置較近的中國進口運載車輛,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多。
優勢
朝鮮此前裝備的240毫米大口徑火箭炮主要是M-1985型和M-1991型,這兩種火箭炮都採取移動式發射方式,其中M-1985使用日本五十鈴公司的卡車運載,而M-1991則使用羅馬尼亞製造的卡車。相比之下,中國的“斯太爾”卡車屬於最新型號,無論在性能還是速度上都遠超上述2種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