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斛
húㄏㄨˊ
◎ 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English
dry measure equal to some five or ten dou (U+6597 舒)
【釋義1】: 斛 (漢語拼音hú) 是古代容積單位。
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1斛=1石,1石=10斗=120斤。漢朝許慎.《說文解字》:“斛,十斗也。”
宋朝開始,改為1斛 = 5斗,而1石 = 2斛。明.張自烈.《正字通》:“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在蘇、浙、皖的很多地方,1斛 = 2斗5升。
【釋義2】:姓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斛hú
〈名〉
(1) (形聲。從斗,角聲。本義: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
(2) 同本義 [a measuring tool]。如:斛斗(斛與斗。皆糧食量器名);斛子(糧食量具);斛檻(糧食量具)
(3) [量]∶多用於糧食
十斗曰斛。——《儀禮》
(4) 比喻物之小 [small]。如:斛舟(小船)
(5) 另見jiào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斗字部】斛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谷切,音觳。《說文》十斗也。《儀禮·聘禮》十斗曰斛。《前漢·律曆志》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又》量者躍於龠,合於合,登於升,聚於斗,角於斛,職在太倉,大司農掌之。
又姓。《姓氏急就篇》北齊有斛子愼。
說文解字
【卷十四】【斗部】斛
十斗也。從斗角聲。胡谷切
說文解字注
(斛)十斗也。律曆志曰。量者、躍於龠。合於合。登於升。聚於斗。角於斛。考工記。豆實三而成觳。受斗二升。鬲部亦曰。斗二升曰觳。然則謂觳卽斛者、謬也。從斗。角聲。胡谷切。三部。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fuk8 [陸豐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8 [寶安腔] fuk8 [客語拼音字彙] fu2 fug5 [海陸豐腔] fuk8 [台灣四縣腔] fuk8
◎ 粵語:huk6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斛 | 角 | 屋 | 縠 | ɡoːɡ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斛 | 縠 | 胡谷 | 匣 | 屋一 | 屋 | 入聲 | 一等 | 開口 | 東 | 通 | 入一屋 | ɣuk | ɣuk | ɣuk | ɣuk | ɦuk | ɦuk | ɦəwk | hu2 | ghuk | huk | 十斗又虜複姓二氏後魏有尚書斛斯延齊有丞相鹹陽王斛律金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斛 | ꡣꡟ | Xu | ɣu | 入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斛 | 鵠 | 曉 | 魚模合 | 魚模 | 入聲作平聲 | 合口呼 | xu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斛 | 縠 | 胡谷 | 一屋 | 東 | 入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斛 | 酷 | 曉 | 篤 | 第六東董凍篤 | 陽入 | 十斗曰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