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陣俱樂部》[電影]

《搏擊俱樂部》的導演大衛·芬奇是好萊塢風格突出的電影導演之一,最初以麥當娜的御用MTV導演而出名,80年代至90年代,他都在為麥當娜拍攝MTV。

片名:
  • 斗陣俱樂部
  • 搏擊會
  • 搏擊俱樂部
  • 格鬥俱樂部
  • Fight Club
  • 主演:
  • 愛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
  •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 海倫娜·伯哈姆·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 米特·洛夫 Meat Loaf
  • 片長: 139 分鐘
    類型: 劇情 驚悚 懸念 犯罪
    地區: 美國 德國
    導演: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年份: 1999年9月10日
    語言: 英語
    級別: Argentina:18 Australia:R Belgium:KNT Canada:18A Chile:18 Finland:K-16 Finland:K-18 France:-16 Germany:18 Hong Kong:IIB Iceland:16 Ireland:18 Israel:18 Italy:VM18 Japan:PG-12 Netherlands:16 New Zealand:R18 Norway:18 South Korea:18 Spain:13 Sweden:15 Switzerland:18 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UK:18
    《斗陣俱樂部》 《斗陣俱樂部》
    《斗陣俱樂部》 “斗陣俱樂部”的第一條規則是:別和任何人談起“斗陣俱樂部”!“斗陣俱樂部”的第二條規則是:別和任何人談起“斗陣俱樂部”!泰勒說:“自我改進的方法是手淫,而自我毀滅也許就是人生的解答!”傑克(愛德華·諾頓飾演)是一個充滿中年危機意識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嚴重的失眠症,所以他常常參加各種團體諮詢會,只為了能接觸人群。在某一個團體諮詢會上,傑克遇上了一個跟他同樣理由來參加的女煙槍,瑪拉(海倫娜·寶漢卡特飾演),在莫名激素的影響下,傑克和瑪拉一起逃離了諮詢會,兩人的情愫因而滋生……。在一個街頭大戰中,傑克遇到了賣肥皂的商人,泰勒(布萊德·彼特飾演),兩人因緣際會地成了好友,並開始創建了“斗陣俱樂部”: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而互??夜,泰勒在傑克的公寓中把瑪拉給“上”了,這讓傑克非常忌妒。同時“斗陣俱樂部”也成了全國性的地下大組織,所有成員都將泰勒視為教父。為了辨識起見,成員還都剃了光頭。傑克對於“斗陣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瘋狂模樣越來越無法忍受,所以他決定疏遠泰勒。但是,此時的“斗陣俱樂部”成員卻發起全國性的暴動,他們炸毀了不少建築物……,一切的局勢都是傑克始料未及的,他該如何解決這混亂的現狀?“斗陣俱樂部”又會瘋狂成什麼樣子?傑克與泰勒之間的恩恩怨怨會如何了結?

    幕後花絮

    《斗陣俱樂部》《斗陣俱樂部》
    影院效果確有優越之處,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卻似乎是觀看錄像帶或者影碟更加有趣。大衛·芬查導演、艾德華·諾頓布拉德·彼特主演的《斗陣俱樂部》就是例子之一。這部電影的某些處理似乎是成心只留給家庭觀眾的,前提是,假如這個家庭觀眾有心鑽一鑽牛角尖的話。
    《斗陣俱樂部》的主人公原本是個孤獨、迷惘的小人物,直到遇見放浪不羈的陌生人泰勒·德頓,兩人建立了以打架為主題的秘密俱樂部,藉此擺脫“物質的束縛”,以獲得“真正的自由”。在影片開始階段,也就是兩人還沒有相遇的時候,主角經常假冒病人身份,參加某些絕症患者互助團體的交流和傾訴。而觀眾跟隨著他的這段怪異經歷,會發現人物視野里多次被插入稍縱即逝的人影,快到必須藉助遙控器上的“步進”功能才能看清:同樣的背景下,第一格還完全正常,步進到第二格,突然出現了布拉德·彼特扮演的泰勒·德頓,隨意地站著,笑著,等步進到第三格,又完全消失了。
    這大概跟影片的寓意有關,主角內心其實一直隱藏著和泰勒·德頓相似的激進傾向。而在技術的層面,影片本身甚至動用了一段情節作出詳細解釋:泰勒· 德頓晚上在電影院當兼職放映員,經常惡作劇地將A片鏡頭插入到《灰姑娘》之類的純情電影裡,驚嚇那些誠心誠意尋求合家歡娛樂的觀眾————就像這部片子本身所乾的那樣。但編導畢竟不是泰勒·德頓,只會插入一些布拉德·彼特的瀟灑身影,而不是什麼A片鏡頭,在這場遊戲裡始終留有餘地。
    ……
    誰說的?
    電影結尾就像是作出了這樣的反問。畫面上主人公和愛人牽手站在落地玻璃窗前,看著外面一棟又一棟摩天大樓被炸成碎片,畫面閃爍了最後一次,插入了最後一個稍縱即逝的身影。現實中的泰勒·德頓躲在幕後,終於向所有《斗陣俱樂部》的觀眾實現了他的諾言。
    毫無遮掩的,一個男人的局部正面。

    觀後感

    《斗陣俱樂部》《斗陣俱樂部》
    如果把大衛.芬奇的這部電影看作對觀影者智商的嘲弄其實是一點也不為過。從電影的一開始到Brad Pitt在飛機場裡現身之前,他的影象就數次出現在了Edward Noton所處的場景里,在睪丸癌互助會,在醫院,在Edward Norton恍恍惚惚的精神世界邊緣,不過每次出現的時候絕對只有一禎象貼畫一樣的影象,在不到一秒的時間裡閃現又消失,如果你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而事先沒有經過任何提醒,那么你可能會象後來在電影院裡被兼職電影放映員Brad Pitt戲弄的觀眾一樣,要揉揉眼睛或者咬一咬自己的手指甚至你可能會打開碟倉看看光碟有沒有劃痕。
    在一個緩慢的自述式的開頭中,導演原來已經用這樣幾乎無法察覺的方式暗示了我們Norton的潛意識以及後來事態的發展。而在隨後Edward Norton與Brad Pitt 的相遇再到共同(或者說是人格分裂的Edward Norton一個人)創建Fight Club,導演其實仍然用一種隱秘到他可以偷偷在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笑出聲來的方法繼續為後來的Norton的人格分裂真相大白做著鋪墊,Norton和Brad Pitt之間的對話雖然讓你以為這是兩個真實存在的人,但是事實上他們在影片的自始至終沒有同時和同一個人說過話,並且每每在這樣的場景中,Norton和Pitt的對話總是與其中一個人和別人的對話交錯進行,節奏感極強的剪下流暢到你根本無心去發覺這個小小的技巧,尤其在Pitt和Norton圍繞著女主角的幾場戲裡,這種手法被運用到極致。同樣在《第六感》中,導演為男主角其實是冤鬼做的鋪墊手法就相形見絀,幾乎到了影片三分之一的時候大家就能猜的到,理由很簡單---從來沒有除了那個小男孩之外的任何一個人跟他說過話。
    美國人不知道是不是已經空虛到了象Norton需要通過人格分裂去發泄破壞一切陳規舊矩的地步,事實上如果美國人民都像Norton這樣的生活,那么全世界人民都會感到危險。大衛.芬奇選取這樣一個題材,其實用意並不在描述一個人的戰爭或者一個即將崩潰或者陷入癲狂的時代──在我看來,如何把這樣一個帶有濃烈懸疑色彩的劇本用最好的技巧拍成電影恐怕是他的興趣所在,忽而神速忽而緩慢再加變形處理的移動鏡頭給人帶來視覺上強烈的刺激,尤其是鏡頭伴隨著舞曲音樂深入到血液流動的肌體中,甚至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現場觀摩煤氣爆炸,這樣的快感就象我們對生活的懷疑和破壞欲一樣的突如其來又無法消失殆盡。劇本本來興許還有那么一些對美國人的生活和心理做價值探詢的意味,在我看來已經被影象先行的手法消解的差不多了,所以哪怕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世界是多么的駭人或者黑暗,那也是在黑暗裡的狂歡。 我喜歡這樣的狂歡,在這個時代,惟有狂歡的腳步能讓你暫時忘卻痛苦。牽扯到電影,我想起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話:思考尚未開始,影象先期而至 。

    主題曲

    《斗陣俱樂部》《斗陣俱樂部》
    “你的工作不能代表你自己
    你的銀行帳號不能代表你自己
    你開的車不能代表你
    皮夾里的東西不能代表你
    衣服不能代表你
    你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
    廣告誘惑我們買車子、衣服...
    於是我們拚命工作
    買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
    沒有目的、沒有地位
    沒有世界大戰、沒有經濟大恐慌
    我們的戰爭就是心靈的戰爭
    我們的恐懼就是我們的生活
    我們看著電視
    相信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富翁、明星
    但是
    我們不會
    這就是我們漸漸面對的現實
    所以
    我們非常憤怒...”—《Fight Club》
    《Fight Club》,描述一個空虛的傢伙(Edward Norton)是如何從百無聊賴的生活中逐漸產生希望破壞現有生活狀態的心魔,而這心魔終於有一天變成了他身體裡的另一半或者說是他生活中的另一種樣子,可惜他自己不能發覺原來一起與他建立發展Fight Club的這個帥哥(BradPitt)其實就是自己。大衛.芬奇在影象的世界裡將這個心魔具象為一個在銀幕上真實存在的人,儘管事實上他不存在,所以當Norton發現Pitt原來就是自己,我們會和Norton一樣的迷惑──這個人難道不存在嗎?他真的只是Norton心中的魔鬼?那么剛才那在銀幕上已經活蹦亂跳1個多小時的人只是一個幻想或者說是人格分裂的產物?──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大衛.芬奇讓你眼睜睜的看著Pitt的真實存在,其間沒有用任何特技效果去讓他變的虛幻,而當最後電影突然告訴你Pitt原來不存在,你是不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種效果有如你明明跟這個人面對面說了1個多小時的話,最後進來一個傢伙告訴你這個人是他媽的幻象,真實的生活和夢幻之間你瞬間難以辨別(就象影片中在停車場裡,鏡頭在停車場監視儀和現場鏡頭之間來回剪下)──當電影進行到這一步,導演非常輕易的將觀眾的心理拉入了Norton同樣不能相信自己或者現實的心理空間,這一瞬間的重疊,實在是過癮之至。

    相關遊戲

    《斗陣俱樂部》《斗陣俱樂部》
    遊戲名稱  斗陣俱樂部
    遊戲原名  Fight Club
    製作廠商  Genuine Games
    主機   XBOX 代理發行  利迪娜
    遊戲類型  動作 遊戲人數  1 人
    發售日期  2004-12-20
    遊戲簡介
    據Vivendi Universal Games宣布表示,將於2004年後半期在美國跨PS2Xbox等主機平台推出一款取材自同名電影的3D新作對戰遊戲「斗陣俱樂部(Fight Club)」,遊戲預定將由Genuine Games負責開發製作。
    在這款遊戲中,故事大致上延續電影的內容表現,玩家將扮演由所Brad Pitt與Edward Norton所分別飾演的電影男主角Tyler Durden與Jack,並透過參與組成與電影同樣的地下格鬥聯盟「斗陣俱樂部」而展開一場最多可雙人組隊進行戰鬥的對戰格鬥,同時玩家決鬥的舞台也非常豐富,除了一般的地下擂台之外,甚至也將可以在各式各樣的場景進行一場街頭亂鬥,可說是非常有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