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脫岩

斑脫岩

膨潤土也叫斑脫岩,皂土或膨土岩。我國開發使用膨潤土的歷史悠久,原來只是做為一種洗滌劑。(四川仁壽地區數百年前就有露天礦,當地人稱膨潤土為土粉)。真正被廣泛使用卻只有百來年歷史。美國最早發現是在懷俄明州的古地層中,呈黃綠色的粘土,加水後能膨脹成糊狀,後來人們就把凡是有這種性質的粘土,統稱為膨潤土。其實膨潤土的主要礦物成分是蒙脫石,含量在85-90%,膨潤土的一些性質也都是由蒙脫石所決定的。蒙脫石可呈各種顏色如黃綠、黃白、灰、白色等等。可以成緻密塊狀,也可為鬆散的土狀,用手指搓磨時有滑感,小塊體加水後體積脹大數倍至20-30倍,在水中呈懸浮狀,水少時呈糊狀。蒙脫石的性質和它的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有關。

概述

斑脫岩: 又名膨潤土、膨土岩。一種以蒙脫石為主要成分的細粒粘土。含少量長石、石英、貝得石、方解石及火山碎屑物。主要化學成分是SiO2、Al2O3及少量Fe2O3、MgO、CaO、K2O、Na2O和TiO2等。白色,含雜質時呈灰綠色、淺青色、淺白色、粉紅色、紫棕色等。顆粒細膩,具強烈的吸水性,吸水後體積膨脹10~30倍,故名膨潤土。其可塑性高,粘結力強,是陶瓷工業常用的結合粘土。因膨潤土中雜質多,熔融溫度低,乾燥與燒成收縮大,且膨潤土泥漿具強烈的觸變作用,故不宜多用。
膨潤土按化學成分可分為鈉質與鈣質膨潤土二種。目前,陶瓷工業中均是套用鈣質膨潤土。著名產地是吉林九台、遼寧黑山、河北宣化、山東濰坊、江蘇江寧、浙江餘杭等地。多為中生代火山岩蝕變形成。

相關條目

花崗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