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欣賞

人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認識和情感體驗過程。

文藝欣賞

正文

人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認識和情感體驗過程。根據被欣賞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以及欣賞主體的興趣、目的、認識水平和情感傾向等的不同,欣賞可能側重於認識過程,也可能側重於情感體驗過程。欣賞過程首先是對某一文藝作品的持續注意。比如一首五言律詩,看一遍只需10秒鐘左右,但這不是欣賞。欣賞必然是調動了感知、想像、思維、情感諸種心理因素,對作品長時間地審視、聆聽,是把語言、線條色彩、音符鏇律還原為藝術形象,引起自身心理共鳴的過程。文藝欣賞的第一步是通過感覺器官取得對作品的藝術感知,再經過神經傳導系統,在大腦形成相應的興奮中心。第二步是要使靜止的形象運動起來,使人物形象、景物活動起來,使形象、思想、感情綜合起來,這就是藝術想像。此外還要理解藝術形象之間的聯繫,理解人物事件的前後聯繫,理解形象蘊育的含義,懂得多種藝術手法所表達的確切含義,對藝術作品中的形象以及藝術作品本身做出好壞優劣、美醜善惡的評價,這就必須進行思考、判斷等思維活動。在感知、想像、思維的過程中,必然調動起欣賞者個人的知識經歷,滲透其喜厭好惡,產生複雜的情緒體驗,這便是情感因素在藝術欣賞中的作用。一般說來,對一件作品的欣賞,有感受和理解兩個階段。感受是溶理性於感性,化想像、感情於直觀,積歷史於現實的審美直覺。理解則是思索所感受的事物並對它進行理性的評價、改造的過程。它一方面是對作品的再感知,是情緒的再體驗,另一方面也是理性的再滲透,是形象向抽象的逐漸過渡。這種過渡可能由於年齡和思維水平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層次。
欣賞活動既與被欣賞對象的性質、特點相聯繫,又與主體的生活經驗、思想情感、欣賞能力相聯繫。如看喜劇常使人發笑;看悲劇常使人流淚。這是受欣賞對象性質和特點的影響。又如同樣一派秋色、長天,在畫家眼裡是一幅畫;在詩人眼裡是一首詩;在音樂家的心目中則是一支和諧的樂曲。這是欣賞對象相同,而主體經驗、思想、專業領域、興趣愛好不同,反映的結果也不同。藝術欣賞並不是單純接受,欣賞過程也是再創造的過程。欣賞者常常是借作者之言表達自己的心聲,借作者之筆抒自己的感情。因此,欣賞也就不可能完全符合創作者的初衷。藝術欣賞是把文藝作品或藝術活動與讀者、觀眾聯繫起來的一個中間環節。藝術欣賞能夠使藝術作品所具有的潛在的社會功能轉變為現實。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