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青年

文藝復興青年

01.我的志願 07.張三的歌 13.他的話

專輯中文名: 文藝復興青年

歌手: Various Artists
音樂風格: 流行
發行時間: 2002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國語
專輯介紹:
文藝復興時代,沸騰的青春血液終將復活
用音樂揭竿起義,喚醒失落已久的人文意識
當10年前的音樂在這個時代聽起來仍不覺過時,甚至比時下的國語唱片泉湧出更豐盛的感動和激動時,我真的不知道應該感到悲哀或驕傲。
暫且無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永恆的論戰。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除了商業機制下的流通與傳布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其“時代性”的本質。流行音樂代表著這個時代的人們“想要用音樂說些什麼?”、“想要留給這個世界什麼?”,無論是泡泡糖偶像或是人文創作歌手,都代表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流行音樂發展至今,充斥著所談無事的催淚歌與搖頭歌,似乎除了上KTV練歌、在家裡狂唱流淚等等實質不過的功能外,不再傳達什麼訊息。
我們的生活是否都已充滿太多刺激與精彩,太多的欲望需要滿足,迫使我們不再去思考生活背面本質的殘缺。我們不再去思考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思考這個社會出現了什麼問題。每當流行音樂與社會問題掛鈎在一起,就等同與嚴肅的教條主義掛上等號。
然而那些“人”的問題依舊存在。二十年前、十年前、甚至十年後。什麼都沒有解決。我們只是放任自己抱怨的頻率增加到我們來不及沉澱、反芻,喧鬧的雜音在每一個社會裡流竄,這個時代的哲學家終將越來越少,我們就連找個可以傾聽說話的人都沒有了。而流行音樂究竟可以給我們什麼。
我忽然懷念起張雨生。我忽然想念起李壽全、鄭智化、蕭福德。我忽然好像聽蔡藍欽與朴樹的歌。他們的歌總在努力解釋著這世界的種種,想要為我們找尋某種解答,與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對話著。於是我們不致頹廢、於是我們還能維護住一點渺小的夢想。某些流行音樂會超越“流行”,也超越了人的聲明與社會的變遷,像預言一般地存在在我們的記憶中,無論經濟景氣、政局流轉,再大的天搖地動也無法挪移我們原先聽到這些歌時的震撼與感動。
專輯曲目:
01.我的志願 - 李壽全
02.我期待 - 張雨生
03.逝去 - 蔡藍欽
04.水手 - 鄭智化
05.那些花兒 - 朴樹
06.動物的悲歌 - 張雨生
07.張三的歌 - 李壽全
08.這個世界 - 蔡藍欽
09.旅途 - 朴樹
10.麻花辮子 - 鄭智化
11.後知後覺 - 張雨生
12.春秋大夢 - 蕭福德
13.他的話 - 蔡藍欽
14.召喚 - 朴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