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藝復興”

失落的“文藝復興”

《失落的“文藝復興”》是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盧興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失落的"文藝復興":中國近代文明的曙光》內容簡介: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標誌著歐洲歷史從中世紀黑暗到近代文明的轉折。中國16世紀的明代,伴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同樣開始了這一歷史的進程。它表現在由人文啟蒙思潮帶動下的詩歌、小說、戲曲、繪畫等領域。一方面,歷經數十年明清易代之際的戰爭破壞,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文化鉗制政策,在焚書禁書,大興文字獄的同時,又汲取了明朝敗亡的教訓,重開八股科舉,提倡尊孔讀經,重樹理學的權威;另一方面,漢族內部深感亡國之痛的知識分子在總結興亡時,激烈批判明代啟蒙思潮的空談誤國,對以李贄為代表的人文啟蒙運動大張撻伐。理學復興,16世紀以來的文化啟蒙終於在這一內外夾擊中淹沒。《失落的"文藝復興":中國近代文明的曙光》力圖重構這一歷史的輝煌,務使這一長達300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走出清代以來深陷的文化誤區,開展我國自身的這段“文藝復興”史的研究。

作者簡介

盧興基,江蘇無錫人,1933年生。1956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即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曾任《文學遺產》編輯部主任,編審。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和文化思潮,兼及元好問和金元文學。撰有關於《金瓶梅》、才子佳人小說、《紅樓夢》以及元好問、顧炎武、龔自珍、顧太清等的論文近百篇。專著有《顧炎武》(上海古籍出版社、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市井悲喜劇》(陝西教育出版社)、《顧太清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獲2005年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主編有《建國以來古代文學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語文出版社)、《中國文學大辭典·明代文學卷》(上海辭書出版社)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言

第一章 一段失落的文明

一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歷史走向

二 中國人提到過的自身民族的“文藝復興”

三 文明的失落與確認

第二章時移世變的16世紀

一 自由手工業在競爭中發展

二 資本主義萌芽中的商業

三 舊生活的解體——明朝人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 土生土長的人文主義

一 泰州學派首倡亂

二 早期啟蒙的旗手——李贄

三 人的覺醒

四 一群時代的弄潮兒

第四章 唯物論思想和明代科學技術的進步

一 唯物論的啟蒙哲學

二 明代中葉以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成就

第五章 個性主義的文學思潮

一 明代的復古思想與唐宋派的古文革新

二 橫掃復古陰霾的詩文批評

三 公安派詩人的“獨抒性靈”

四 個性主義的延續

五 古文的異變——晚明抒情小品

第六章 16世紀文化觀照下的通俗小說

一 長篇創作在讀書人群體的參與下呼嘯而起

二 短篇小說“擬話本”應運而生

第七章 《西遊記》的巨人精神

一 唐僧西行,故事東漸

二 吳承恩對西遊故事的改造

三 孫悟空——16世紀中國的巨人

第八章 《金瓶梅》——演繹商人的小說

一 《金瓶梅》里的一個新興商人

二 商人的生意經

三 封建社會沒落中的價值取向

第九章 “三言”、“二拍”的反禁慾主義

一 世紀交替的時代催生了“三言”、“二拍”

二 商人——時代的新角

三 寺廟、尼庵里發生的故事

第十章 “三言”、“二拍”里寫的近代愛

一 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喜劇

二 啟蒙觀照下的審美

第十一章 徐渭戲曲反道學的民主精神

一 明代曲壇的一位怪才

二 欲令拔舌的諷世喜劇

第十二章 唯情主義的浪漫思潮

上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

一 浪漫思潮的濫觴

二 湯顯祖《牡丹亭》中“主情”的近代審美

三 筆底翻新意——“臨川四夢”的另外三部夢作

第十三章 唯情主義的浪漫思潮

下篇:才子佳人小說

一 才子佳人小說的興起

二 浪漫的審美

三 以“情”為婚姻原則的近代主題

第十四章 文人畫在與院畫統治的鬥爭中主盟畫壇

一 明代院畫的衰落

二 董其昌的“文人畫”論

三 析“南北宗”論

四 文人畫在明中葉至有清一代的表現

第十五章 明清文人畫的審美

一 明清文人畫的離合分殊?

二 從“繪畫六法”到“我行我法”的自覺

三 明清文人畫的歷史定位

餘論

著者有關論著索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