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871年,美國聖公會在湖北武昌城內曇華林創辦了文華書院(Boone Memorial School)。1885年,英國循道會也在武昌開辦博文書院(Bowen College)。加上英國倫敦會在漢口創辦的博學書院,並稱為武漢地區的三大教會學校。
校史沿革
1871年 美國聖公會在湖北武昌創辦了文華書院(Boone Memorial School)。
1885年 英國循道會也在武昌開辦博文書院(Bowen College)。加上英國倫敦會在漢口創辦的博學書院,並稱為武漢地區的三大教會學校。20世紀初,三校各自都開設了大學課程。
1906年 美國耶魯大學雅禮會在湖南長沙開辦了雅禮大學。美國復初會在岳陽也開辦了湖濱大學。
1926年 兩湖地區受到排外運動的嚴重衝擊,上述學校一度被迫關閉。後來在武昌的文華書院校園內聯合辦學,校名為華中大學。
1951年韓戰爆發後,中國政府接管了教會學校。
1952年 華中大學在高校院系調整中被撤銷,整體併入華中師範學院(華中師範大學)。20世紀50年代初,華中師範大學遷往武昌桂子山。
1953年 定名為華中師範學院。
1985年 學校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並由中原大學創始人之一——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1993年 江澤民總書記為學校九十周年校慶題詞:“發展師範教育事業,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學校在百餘年的發展中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汲取了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弘揚了革命文化教育的傳統,形成了“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華師精神,為國家培養了近20萬優秀人才。
師資力量
學校下設25個院系、60餘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7個本科專業(方向) 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各類全日制在校生近3萬人,其中研究生8000餘人,留學生1000
餘人。學校基本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後,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餘人,專任教師15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餘人,博士生導師200餘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現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二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物理學專業、歷史學專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數位化學習);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農藥與化學生物學、夸克與輕子物理)和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信息技術);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中心1個。中國語言文學和物理學等10個專業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有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0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6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校園生活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學習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目前擁有10餘棟現代化教學樓,建有多個體育場館;建有兩座圖書館,館藏面積13000餘平方米,藏書280餘萬冊,並具有先進的“校園文獻網路化管理與服務系統”。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學生學習用的計算機9000多台;已建成與國際互聯的校園計算機網路。學校建有多功能體育館、體操房、游泳池、網球館等各類現代化體育設施,可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鍛鍊需求。
對外交流
學校廣泛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與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法國、紐西蘭、澳大利亞、韓國、越南等70多個國家的10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常年聘有外籍專家和教師在校任教。近幾年,學校經常派出人員到國外留學深造,還有一批教師活躍在國際學術講壇上,為促進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貢獻。學校建有專門的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負責招收和培養各種層次的留學生,推進國際漢語教育。
校長簡介
馬敏,男,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81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1987年在該校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9年
7月至1992年1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訪問學者。1997年4月至10月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2003年6月起擔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
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首任院長、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現任教育部首屆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編寫組主要專家,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社科基金(歷史)評審組成員,中國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理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為辛亥革命史、社會經濟史、中國商會史博覽會史、教會大學史等。自1985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等重點和一般社科研究項目1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六部,主編學術著作七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0餘篇。學術成果多次獲獎。從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1998年9月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9年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000年5月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由國務院授予“五一”勞動獎章,2003年10月獲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