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龍樓符氏祠堂

文昌龍樓符氏祠堂

《元和姓篡》:魯傾公孫公雅,為秦符笙令,因為氏。 以上文獻說明符氏源出於姬姓,是周文王的後裔,“符璽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職名命氏的。 清代符氏逐漸向東南亞發展,成為海外華人重要的一脈,清末至今符氏形成分布世界的姓氏。

文昌龍樓符氏祠堂介紹

符氏是海南大姓,其先祖可追溯源到唐朝,從福建閩南遷居於文昌始,繁衍一千多年,後代遍及海南與東南亞各國,可謂是海南一大旺族。每年春節海南各姓後裔都會祭祀,在這個孤懸的海島上,海南的鄉村依然保存著濃郁的鄉村民俗,實為難得!這是近日隨外地友人進文昌,在海口路燈所符書記的陪同下,路過龍樓鎮他的家鄉所拍符氏的一個祠堂。
《元和姓篡》:魯傾公孫公雅,為秦符笙令,因為氏。琅琊。《姓氏急就篇》:符氏,魯傾公孫雅。為秦符令。因氏焉。《廣韻》:雅仕秦璽令,得氏,琅琊。宋代歐陽修《符氏族譜》,明代宋濂《符氏世譜記》,明代丘浚《世引堂記》,也基本上如上所說。流傳最廣的宋代《百家姓》中記有“祖武符劉”,列入百家姓。
以上文獻說明符氏源出於姬姓,是周文王的後裔,“符璽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職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國滅魯國,魯傾公的孫子雅在秦國任符璽令,世人便稱之為符氏,因而可見符氏得姓於戰國末年,距今約2240年歷史。“符”是古代朝中傳達命令,調遣兵將所用的憑證,先用金、玉、銅、竹、木製成某種形態,再從中間剖成兩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調遣的人各持一半,傳令時相吻合,以驗真假。
至於符氏的發源地,一說為雅為官的地方,今河南淮陽一帶,另一說為雅的祖籍地琅琊,今山東臨沂,諸城一帶,符雅的後人在琅琊、淮陽一帶繁衍生息。西漢至隋唐時符氏在琅琊衍為望族,所以學者稱琅琊(今山東臨沂)為符氏發源地。
五代淮陽符氏發跡,符存審位極人相,權重一時,存審之子彥卿封魏王,拜太傅,加封太師,由此光大符氏,而後彥卿全族遷江西,遂開江西符氏之運,唐代符元生,宋代符有辰、符諸,元代符大本,明代符琦封官海南撫邊,符氏成為海南顯赫大家族、位居海南第三大姓。清代符氏逐漸向東南亞發展,成為海外華人重要的一脈,清末至今符氏形成分布世界的姓氏。當今符氏分布不均衡,呈南多北少。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時期,前秦氐族人苻洪改蒲氏為苻氏,從草不從竹,其子苻堅登基稱帝,淝水一戰兵敗後,苻氏後人有的因避禍逐漸改為符姓,所以苻氏後人也融為符氏的一支。
解放初期,國家施行文字改革,推廣簡化字,有很多符氏改為符氏改為付氏,歷史上沒有付氏,其中河南省太康縣符草樓鄉在正式公文及場合都曾被寫為“付草樓”,當代符氏也分離開一部分為付氏。
在符氏的發展歷史上,有不少關鍵時期,約2240年前得姓,唐五代宋得以壯大,1500多年前融入苻氏,解放後分離也一部分為付氏。
當今國內符氏人口約為100多萬人,約占國內漢族人口的1%0,海外符氏約30萬人約占海外華人的1%。綜合符氏人口約排在中華姓氏的100——140位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