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十八題

《文學十八題》是2011年2月1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學十八題

《文學十八題》由沈志佳博士精選了劉再復先生有關文學領域的十八個論題而成,《文學十八題》內容涵蓋古典文學經典的評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當代文學批評、文學理論等等。《文學十八題》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古今文學根底,將整箇中國文學史進行了條分縷析的梳理,對千百年來中外文學出現的一些文學現象及重要個案,諸如《紅樓夢》現象、《三國》《水滸》現象、“五四”現象、魯迅張愛玲現象、文學天才崛起現象、文學自性毀滅現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現象等等,均做了具有哲學高度的觀照和深入淺出的探討。

編輯推薦

《文學十八題》:通過《文學十八題》不僅可深入了解劉再復先生的文學思想,也可一窺他數十年來走過的不平凡的學術道路,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文學十八題》可謂近年來文學領域一本不可多得的力著。

媒體推薦

劉再複數十年的學術探索其血脈精神是一致的。這血脈精神就是對詩的忠誠,對文學立場的堅持,對文學真理的守望。數十年來沒有任何變化,無論是八十年代的登高呼喊,還是九十年代和新世紀禪心悟證,他耿耿於懷的、他孜孜索求的,還是文學的真理。

——林崗

作者簡介

劉再復,1941年出生於福建南安劉林鄉。196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併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分別擔任過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名譽教授與訪問學者。

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放逐諸神》、《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代文學諸子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傳統與中國人》、《共鑒“五四”》、《紅樓四書》、《李澤厚美學概論》、《劉再復散文詩合集》、《劉再復文論精選》、《人文十三步》人論二十五種》、《雙典批判》、《漂流手記》(十卷)等四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德等多種文字。

目錄

編者前言: 沈志佳

序:歷史與心靈的見證 林崗

自序:我的文學觀

第一輯: 中國文學總論

第二輯 古代文學論

第三輯 現代文學論

第四輯 當代文學論

第五輯 文學理論

著者後記(劉再復)

文摘

第十八題 文學藝術中的天才現象──在香港嶺南大學的演講(2010年2月23日)

(一)天才難以定義

什麼是天才?儘管過去許多人講過。但實際上它畢竟是非常複雜的現象,很難準確地說清。今天我講這個題目,仍然是“靈魂的冒險”(法朗士話)。而且也只能給天才作些描述性定義,很難作本質性定義。要作本質性定義,也許需要一百年後腦科學進一步發展,才有可能。

在以往的天才定義中,大約有四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是強調天才是上帝派來的,自天而降的,即強調天才的先驗性、先天性與神秘性,也可以說是強調天才的神性與魔性及不可知性。所以他們乾脆稱天才為天緃之才,與人力無關。魯迅先生《摩羅詩力說》一文中,把天才詩人拜倫等稱為具有魔鬼般魅力的詩人,這些詩人具有魔鬼般的反抗性與破壞性,魯迅很欣賞,他覺得我國的大詩人屈原缺少這種叛逆精神,所以一直不滿意。魯迅這一觀點大約受到英國著名詩人彌爾頓的影響。彌爾頓在《失樂園》里稱讚的正是摩羅詩人。魔鬼性也是天性,也是天才的特徵。第二種意思,強調天才是父母給的,即強調天才的遺傳性、生理性。一些不信神的科學家、哲學家,他們認為天才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魔,但是具有常人所沒有的特殊的遺傳基因,也就是說,他們雖是人,但擁有超人的基因或者說超人的秉賦。尼采把人分為末人──人──超人,意思是說,在人類進化的長鏈條中,天才屬於比人進化得更高級、更完備的超人,其腦袋、其神經、其基因均有別於常人。魯迅受尼采影響,寫出《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這兩部代表作。前者的主人公狂人屬於超人,後者主人公阿Q屬於末人。末人是尚未完成進化的人。魯迅自己從未如此說過,但我們似乎可以這么作這樣的解讀。第三種意見,是強調天才乃是自己爭來的即強調天才的自創性,也就是後天現象。持守這一意見的人,幾乎不承認天才的存在。例如魯迅就說過:“哪有什麼天才,我是連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在緊張工作。”他只承認後天的勤奮努力。錢鍾書先生也說過一句話:“大器從來晚成”,認定偉大人物都不是少年得志而是大器晚成,從來如此,這是規律。我在講述禪宗、講述《紅樓夢》時說慧能是天才,但我也強調天才的悟性不是憑空而悟,而是閱歷而悟,修煉而悟,慧能固然天生有超人的悟性,憑著聽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捕捉禪學的要點,的確非同凡響,但他最後成為劃時代的佛門大師,乃是一生不斷磨練、不斷感悟的結果。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紅樓夢》的誕生,既仰仗曹雪芹的天賦才能,又仰仗他不怕“十年辛酸淚”艱苦寫作的結果。其人格化身,小說主人公賈寶玉童年時就說了“男子泥作,女子水作”的天語,但最後的大徹大悟是經歷了情感折磨、皮肉痛楚、家道變故等刻骨銘心的經驗之後。《紅樓夢》哲學的深刻,不在於色空 (這一點所有的宗教家都可看到) ,而在於曹雪芹讓自己的主人公像釋迦牟尼那樣經歷了榮華富貴,然後在色世界的頂峰上看穿色世界的空無:白茫茫一片真乾淨。這才是天才抵達的最高點與最深處。第四種意見是強調天才是老師給的即教育傳授的結果。魯迅在“天才與泥土”一文中講天才,強調的是泥土的作用。沒有生長的環境與條件,天才就只能凋謝和死亡。也就是說,天才要緊,培育天才的泥土更要緊。例如學校,如果出現有天份的學生,那么,重要的是教師對這種學生的扶持、保護和培育了。所謂教育,就是泥土之功。學校就是培育天才的土地與搖籃。在上述的四種意見中,前兩種強調的是先天,後兩種強調的是後天。《紅樓夢》的主人公被曹雪芹命名為“神瑛侍者”,如果我們借用來描述天才和泥土,那么,天才乃是神瑛,教師乃是侍者。侍者即服務員。偉大的老師與偉大的編輯,都是偉大的神瑛侍者。20世紀的中國,蔡元培就是一個偉大的神瑛侍者,愛才如命的教育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