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苦難:精神資源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2月1日)
平裝: 33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0037736
條形碼: 9787210037736
尺寸: 22.8 x 15.4 x 2.4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齊宏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基督教與中西文學。近期出版專著《心有靈犀——歐美文學與信仰傳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詩集《彼岸的跫音》,已在《文化中國》(加拿大)、《南京大學學報》、《中國比較文學》、《南京師範大學學報》、《江蘇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論壇》、《基督教文化學刊》、《跨文化對話》、《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在《蔚藍色》(美國)、《海外校園》(美國)、《鐘山》、《青春》等刊物發表散文、詩歌多篇。

內容簡介

《文學·苦難:精神資源》兼具比較文學視野、價值現象學思路、"問題意識"和文本細讀功夫,結構性剖析和"同情性理解"相結合,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文學·苦難:精神資源》用基督教生存觀作為具有原創的闡釋性判斷,來激活中國現當代作家的精神資源,但《文學·苦難:精神資源》並非把基督教生存觀作為西方理論和西方道統引入,而是作為精神資源從生存論出發來使用,和中國現當代作家的精神資源進行對話。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為何顯得有些“輕飄”?苦難意識和終極之思為何難以尋覓?《文學·苦難:精神資源》以基督教生存觀為對話前提,以中國作家與基督教的關係為引線,追問魯迅、許地山、林語堂、冰心、老舍、蕭乾、曹禺、錢鍾書、金庸、賈平凹、海子、劉震雲、余華、老鬼、史鐵生、北村等十六位作家的精神資源,反思中國文學靈魂失落與追尋的出路,回歸人的生存之思,文學的終極之思和語言的超越之思。

目錄

引言:文學之為精神資源
第一節 生存觀、文學精神與語言
第二節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基督教生存觀
第一章 魯迅的小說世界與基督教生存觀
第一節 那晦暗不明的人性深淵
第二節 精神“故鄉”何處尋
第三節 何以撫慰心靈的創傷
第四節 阿Q、來發與吉姆佩爾背後
第五節 悼往——子君的手記
第二章 《野草》的魂魄與基督教生存觀
第一節 魯迅為何向造物主抗議
第二節 魯迅為何這樣塑造耶穌
第三節 “過客”精神反思
第四節 怎樣才能向死而生
第三章 四位入教作家與基督教生存觀
第一節 許地山的佛耶情懷
第二節 林語堂的“信仰之旅”
第三節 冰心的超越之愛
第四節 老舍的國家主義
第四章 受基督教影響的三位作家
第一節 蕭乾為何反教
第二節 《雷雨》與基督教
第三節 仇虎的精神困境與《原野》的遭遇
第四節 錢鍾書為何這樣塑造上帝
第五章 逍遙之為拯救
第一節 “笑傲”精神評析
第二節 “廢都”精神批判
第六章 當代文學的沉淪與超越
第一節 面對荒涼,如何超越
第二節 生活啊,生活——小林自述
第三節 我是小偷——《黃昏里的男孩》另類解讀
第四節 回望火熱的信仰歲月
第七章 史鐵生與北村的靈性寫作
第一節 愛願之為信仰
第二節 自我之為原罪
第三節 良知之為救贖
結語:語言之為靈魂的肉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