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詞
文墨
讀音
wén mò
含義
①文書辭章。也指寫文章: 粗通文墨; 公誠之心形諸文墨;家中文墨。(清· 袁枚《 祭妹文》)
②法律條文公案判狀:躬操文墨。
③溫文有禮的樣子。
詞意探源
(1)指文辭。
《三國志·蜀志· 諸葛亮傳》:“ 公誠之心,形於文墨。”
(2)指律令判狀。
《漢書·刑法志》:“專任刑罰,躬操文墨。”
《北史·王世充傳》:“善 敷奏,明習法律,而 舞弄文墨, 高下在心。”
詳細釋義
基本解釋
1. [writing]∶指寫文章、著述等
家中文墨。——清· 袁枚《 祭妹文》
粗知文墨。
2. [gentle]∶溫文有禮的樣子
詳細解釋
1. 文書辭章。亦指寫文章,從事文字工作。
《史記· 蕭相國世家》:“今 蕭何 未嘗有 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 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漢 王充 《論衡·超奇》:“古昔之遠,四方 辟匿,文墨之士難得記錄。”《三國志·蜀志· 諸葛亮傳》:“公誠之心,形於文墨。” 宋 葉適 《答吳明輔書》:“往 陳壽老 言其表弟齒甚少,文墨穎異,超越輩流。”《水滸傳》第十五回:“他雖是個 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因此和他來往。”
2. 寫文章的人;從事文字工作的人。
漢 劉楨 《雜詩》:“職事相 填委,文墨紛消散。” 唐 王昌齡 《放歌行》:“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張桌兒上擺著許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動用傢伙,無 非是些燈台、銅杓、壺瓶、碗碟之類,看不得在文墨眼裡的。”
3. 指文化知識。
《廿載繁華夢》第二四回:“那時城廂內外,倒知得 周 家中舉的事,只是誰人不識得 周 家兒子沒有什麼文墨,就統通知道是 財神用事的了。”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親的對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4. 刑律判狀。
《漢書·刑法志》:“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北史·源賀傳》:“若陛下初便殺之,自可不關文墨,既付有司,義歸恆典。”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非武備》:“及其僨事,則一旦以文墨繩之,嗚呼,如是而謂之善將將,吾見其以國與敵也矣。”
相關詞語
文墨人
有文化的人。《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婦人道:‘可可兒的來,我不信一個文墨人兒,他幹這個營生。’” 沙汀 《 淘金記》二十:“他還算我們鎮上第一個文墨人啊!”
文墨職
掌起草文札的官職。 南朝 齊 謝朓 《和宋記事省中》:“清揚婉禁居,秘此文墨職。”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 劉楨< 感遇>》:“謬蒙聖主私,託身文墨職。 ”
文母
文德之母。對后妃的稱頌。《詩· 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傳:“文母, 大姒 也。” 鄭玄 箋:“文德之母。”《漢書·元後傳》:“更命 太皇太后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後漢書·鄧騭傳》:“伏惟 和熹皇后 聖善之德,為 漢 文母。”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允哲文母, 以公滅私,作宮千柱,人初不知,於皇祖宗,在帝左右。”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 毛詩下》。
文畝
紙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藏鋒都尉》:“ 薛濤 走筆作四友贊,其略曰: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按,四句分別指硯、筆、墨、紙。
文木
(1).樹名。《文選· 左思< 吳都賦>》“文欀楨橿” 晉 劉逵 註:“文,文木也,材密緻無理,色黑如水牛角, 日南 有之。”
(2).可用之木,與“散木”相對。《莊子· 人間世》:“若將比予於文木邪?” 郭象 註:“凡可用之木為文木。”《西京雜記》卷六:“ 魯恭王 得文木一枚,伐以為器,意甚玩之。” 明 陶宗儀 《 輟耕錄·發宋陵寢》:“乃斲文木為匱,復黃絹為囊,各署其表。”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學》:“若有文木,不以青赤雕鏤,惟散木為施鏤。”
(3).刻鏤以文彩之木。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大城中天祠二十所,層台祠宇,雕石文木,茂林相蔭,清流交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