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文化失憶與記憶重構:黃道婆文化解讀》完成了黃道婆由歷史人物到棉紡織行業神再到歷史名人文化三重角色的描述和解析。接著對黃道婆文化記憶的保存、失憶及重構給予了多視角的詮釋,依次分析了黃道婆文化記憶在上海的保存形式、傳遞方式、集體記憶建構結果以及不同階層人群對黃道婆文化記憶的解讀;黃道婆歷史記憶在海南的保存形式、傳遞方式、建構結果以及不同階層人群對黃道婆歷史記憶的詮釋;從史志失載、口頭敘事斷裂、標誌性建築物消失三個方面分析了黃道婆文化在海南失憶的原因、失去記憶的內容以及失憶後對海南社會發展的影響;從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原因、重構的原則和依據、重構的主導力量以及重構的具體內容加以論述;分析了黃道婆文化記憶在海南重構後的外在經濟價值和內在文化價值,以及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積極效應和消極因子,最後運用共生理論建構了文化系統內的三種共生互補模式。
作者介紹
譚曉靜
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2011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重慶三峽學院民族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從事散雜居民族關係與民族問題研究。主編《重慶民族鄉概況叢書·龍橋卷》,先後在《青年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城市互動中的“80後”女工——卡鋪工作史研究》、《黃道婆籍貫之爭的人類學思考》、《族籍變更與民族身份認同——基於潘家灣土家族鄉的人類學考察》等學術論文20餘篇。
作品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黃道婆與黃道婆文化
第一節 歷史人物黃道婆
一、文獻解讀
二、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貢獻
三、演繹出來的黃道婆精神
第二節 棉紡業祖師黃道婆
一、行業神對現實社會的作用
二、黃道婆成為行業神的社會背景
三、人們對黃道婆崇拜的表達方式
第三節 黃道婆文化
一、“文化”定義的回顧
二、黃道婆文化的界定
第四節 被爭論的歷史名人
一、黃道婆籍貫之爭
二、黃道婆籍貫之爭的詮釋
三、認同理論與黃道婆籍貫之爭
第二章 黃道婆文化記憶在上海
第一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在上海的保存形式
一、文獻記載
二、標誌性建築物
三、黃道婆雕像
四、紀念日
第二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在上海的傳遞方式
一、宣傳教育活動
二、“黃道婆文化”學術研討會
三、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l
第三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在上海的建構
一、由人到神的集體記憶建構
二、由歷史名人到歷史名人文化的集體記憶建構
三、地域文化認同
第四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在上海的解讀
一、政府
二、民間
三、學者
第三章 黃道婆歷史記憶在海南
第一節 黃道婆歷史記憶在海南的保存形式
一、文字記載
二、標誌性建築物
三、黃道婆雕像
第二節 黃道婆歷史記憶在海南的傳遞方式
一、歷史教育
二、文藝展演
三、學術研討會
第三節 黃道婆歷史記憶在海南的建構
一、集體記憶建構
二、地域文化認同
第四節 黃道婆歷史記憶在海南的解讀
一、政府
二、民間
三、學者
第四章 黃道婆文化在海南的失憶
第一節 黃道婆文化失憶的原因
一、史志中的失載
二、口頭敘事的斷裂
三、標誌性建築物的消失
第二節 黃道婆文化失去的記憶
一、居所
二、紡織工具
三、紡織品
第三節 黃道婆文化失憶的影響
一、學術界的爭鳴
二、史志中的無奈
三、申遺中的“棄權”
四、名人文化的缺位
第五章 黃道婆文化記憶在海南的重構
第一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原因
一、當下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三亞城市發展的需要
三、現代人的需要
第二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依據與原則
一、重構的依據
二、重構的原則
第三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力量
一、政府主導
二、文化精英“背書”
三、新聞媒介宣傳
四、民眾自覺接受
第四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內容
一、文字記載
二、標誌性建築
三、儀式
第六章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後的現實價值
第一節 黃道婆文化品牌的現代價值
一、外在的經濟價值
二、內在的文化價值
第二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積極效應
一、改善民生
二、加強黃道婆研究
三、加強黃道婆文化的保護
第三節 黃道婆文化記憶重構的消極因子
一、和諧社會中的瑕疵
二、文化區域間的認同邊界
第四節 共生互補理論的實踐
一、從需要視角看文化共生
二、從共生關係看文化共生
三、文化共生互補理論的實踐
結語
一、三重角色
二、三部曲
三、三種共生模式
參考文獻
附錄一黃道婆在上海地區的民間傳說
附錄二黃道婆在海南地區的民間傳說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