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土著

數字土著

數字土著是一個網路熱點名詞,表示的是現在的孩子們,由於環境信息等多種改變,而造成的他們思維模式改變。

(圖)數字土著數字土著

不同的經歷產生不同的大腦認知結構。當今的學生,由於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數位化世界)的不同,他們的思維模式已經發生根本的改變,他們是“數字土著”的一代,他們的教育者則是“數字移民”。當今教育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這些作為“數字移民”的教育者,說著過時的語言(前數位化時代語言),正在吃力地教著說著一種全新語言的人群。為此,應改革教育方法與內容,教師必須學會用他們學生的語言和方式與之交流,並加強“未來”內容的教學,而“教育遊戲”則是方法與內容最佳的結合體。

數字世界

埃米莉·費爾德是“新行星”上的居民。表面看來,這名 20 歲的大學生住在倫敦。實際上,很多時候,她生活在另一個星系中——那個由網站、電子郵件、簡訊和行動電話組成的數字宇宙中。專家稱,數字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影響著費爾德和她同齡人的行為,將她帶到了一個前人從未到過的境界。數字科技甚至可能將成為人類進化的下一步,改變我們的大腦和思維方式。

費爾德說:“每天早晨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手機簡訊,喝杯茶,然後瀏覽電子郵件。我可能會瀏覽一下facebook.com(一個大學生網站),看看和我有連結的 80 個人是否有人給我留言。我真的對這個上癮。接下來我還會瀏覽網上的其他信息。如果對雅虎上的哪條新聞感興趣,我會點擊閱讀。”

“沒帶手機會讓我驚慌失措。我需要將手機時刻帶在身上。有這種感覺的不只我一個,我認識的所有人幾乎全都如此。人人都通過網路或是手機與他人交流。信息技術是我每天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不知道如果沒有這些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正是這些將埃米莉塑造成為一個從來沒有離開即時通訊設備的“數字土著”。她的媽媽克里斯蒂娜則是一個“數字移民”。雖然 55 歲的克里斯蒂娜能夠欣然地網上購物並給朋友傳送電子郵件,但在內心深處,她仍生活在過去的世界裡。她不解地說:“今天的孩子樂此不疲地從網上下載音樂,上傳照片,傳送電子郵件,他們覺得坐下來讀書甚至看電視節奏都太慢太過無聊。我真的無法想像現在的孩子能夠擁有一項自己獨特的愛好,例如觀察鳥類等過去孩子喜歡的東西。”

數字代溝

(圖)家長是數字移民家長是數字移民

代溝向來就存在,但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明顯。就在上個月,廣告界老前輩洛德·薩奇幾乎同世人宣告了傳統廣告的死亡。他說,數位技術正在改變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由於在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數字信息,“數字土著”的大腦結構已與前人不同,“他們的大腦對信息進行重組、過濾,記憶的內容比過去少”。薩奇表示,傳統電視廣告的記憶度已經下跌,如果想要抓住這些精力旺盛的數字土著人的注意力,各大公司必須能夠用簡單的辭彙來概括自己的品牌。

對於一些人來說,一個充滿無盡的數字信息的世界很是恐怖。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這個世界則充滿了機遇和各種令人著迷的問題。數字土著們難道真的正在改寫人類智慧的發展方向么?如果真是如此,人類大腦會變得更加聰明么?很多家長仍害怕每天長達數小時待在電腦螢幕前會讓他們的孩子最終變成不善交往的呆瓜。家長們認為,網路上充滿了垃圾,電腦遊戲則全是盲目的暴力。但一些專家稱,網路其實並不像家長們所擔心的那樣糟糕,而且隨著使用者對網路的控制力和分辨能力的增強,情況還在不斷好轉。

數字變革

馬克·普連斯基這樣的數字時代狂熱擁護者看來,新式互動式電腦遊戲是一種“深刻而複雜的體驗”。對於人類智慧來說,玩電腦遊戲遠比被動觀看《老大哥》更具挑戰性。普連斯基認為,人們通過聊天室和網上論壇進行社交,不僅要遵守其中規矩,還要克服舊有偏見。而作家史蒂文·詹森在他所著的《所有不利因素對你都有好處》一書中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詹森表示,現在的很多大眾文化並沒有變簡單,而是越發具有挑戰性。與 30 年前情節單一的電視節目相比,現代電視劇多是情節錯綜複雜、具有多重敘事線索、例如《黑道家族》和《24小時》等。

有學者稱,這種複雜性正在影響人類。牛津大學進行“增進認知能力”方面研究的安德斯·桑德伯格博士說:“有人已經證明,電腦遊戲能夠提高我們注意力的某些方面,例如對視線範圍內目標的數量進行快速計算的能力等。這是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么?可能有那么一點。在數字信息:世界裡,快速掌握目標數量或許是一項有用的技能。很多證據顯示,人們的觀察能力愈發勝於語言能力。有人聲稱,一旦電腦能夠聽懂人的語言,人便可以跟電腦說話,那樣的話,閱讀和寫作就都沒必要了。”

未來一族

(圖)未來一族未來一族

數字土著們如何作出明智的判斷,而他們又對什麼感興趣呢?那些希望學校向孩子灌輸知識和技能的家長可能或許注定要失敗。在普連斯基看來,一些孩子之所以不願專心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與數字型驗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單調而乏味。現在,同齡人之間多通過數字網路交流。如線上百科全書Wikipedia ,就是集上千人的智慧和學識而成。網路決定了數字土著們的知識和興趣。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部落格。曾幾何時,孩子們只向日記本傾訴自己的心聲,而現在他們把日記搬上了Myspace.com中的部落格上,任他人閱讀並發表評論。

更快的網速、更易操作的界面和體積更小的硬碟……科技創新速度之快,以至於數年前科幻小說的內容如今都慢慢成為了現實。例如,人類大腦在實驗室已經實現了與計算機的直接連線。

印第安納大學認知科學院前院長安迪·克拉克稱,現在,我們應該可以將自己看作電子人了。我們的思想已經不單單在大腦中進行,它和我們所使用的工具緊密相關。

人類會因此變得更加聰明么?有人說這已經成為現實了。多年來,智商測試的得分一直在上升,沒人知道其中原因。牛津大學人類未來學院院長尼克·博斯特倫說:“人類是越來越聰明了,不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100年前的人豈不都是白痴。”他說,其實,我們的思考方式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人類越來越多地運用抽象思維,這可能使得我們在智商測試上的得分越來越高。”

同時,博斯特倫認為,數位技術正在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人機日常的互動注定要產生深遠的影響。’,似乎許多數字土著都善於一心多用,就是同時做幾件不同的事。然而,沒人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正在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試驗。新一代人在全新的環境中成長,卻不知道他們身上到底會發生什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