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1986
頁數:全3冊1779頁
定價:65
裝幀:精裝
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統一書號: 10186-614
作者介紹

內容提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查慎行的生活經歷,以及詩歌創作情況,並透過查慎行的具體詩作,從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兩個方面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從而肯定了查慎行詩歌創作的成就。本文在全面評析查慎行詩歌創作成就的基礎上,剖析了查慎行詩歌創作取得很高成就的各方面的原因,指出查慎行在我國舊體詩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創作的時代背景
清兵入關以後,江南一帶士人抗清鬥爭前仆後繼。至查慎行成年時代,清建國之初的那種反滿復明的鬥爭已先後被撲滅或壓制,除西南、西北邊隅以外,大規模公開的反清鬥爭已成過去,清政權已相當穩固,政局已趨於平穩。康熙等一方面繼續實施高壓政策,殘酷鎮壓漢族的零星反抗,大興文字獄壓制漢族士人;一方面則大事“稽古右文”,以懷柔手段籠絡人心,特別是籠絡漢族士人。這種雙管齊下的政策,對當時士人確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輩已不同於明末清初民族意識十分強烈的老一輩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採取積極參與的態度,他們謀求仕途,欲以此實現人生追求。
注釋
涵芬樓影印原刊本《敬業堂集》附說查嗣庭於雍正四年派任江西鄉試主考官,出了一題“維民所止”,被參劾“維止”二字是砍了“雍正”的頭而獲罪。另有說法認為查嗣庭有《維正錄》一書,書中多記載康熙諸子情況,他又曾依附雍正的舅舅科隆多,科隆多後來被雍正視為奸逆,查嗣庭也因此獲罪。
莊氏史案:清順治、康熙時文字獄之一。浙江湖州人莊廷鑨招集學人編輯《明史》,稱努爾哈赤為建州都督,不書清帝年號,而書隆武、永曆等南明年號,為人告發,莊廷鑨戮屍,莊氏家屬和為書寫序、核閱、刻字、印刷的人,以及地方官吏,分別被處死刑,或流放為奴,一時株連極廣。
此詩收在《慎旃集上》,此集前序云:“盡已未一年。”可知為康熙十八年的作品。《敬業堂集》各分集都註明所收詩起訖年月,故大半可考定寫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