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甘肅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199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建立,原名“甘肅敦煌西湖灣腰墩自然保護區”。
2000年,敦煌市委、市政府和林業部門遵照國家林業局領導指示精神,開始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4月,省政府批准更名為“甘肅敦煌西湖省級自然保護區”並同意申報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3月,甘肅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核准管理機構和人員編制。
2005年8月,甘肅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甘肅省敦煌市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0月起正式掛牌行使職權。
地理環境
位置
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位於敦煌市西部,庫姆塔格沙漠以東,東接敦煌市南泉濕地自然保護區和陽關鎮,南與阿克塞哈塞克族自治縣接壤,西、北分別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敦煌市國家雅丹地質公園毗鄰並與庫姆塔格沙漠和羅布泊相連,地理坐標:東經92°45′~93°50′,北緯39°45′~40°36′。
水資源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徑流是疏勒河、黨河及南湖泉水,因多種原因現基本斷流,其次還有山水溝、西土溝、崔木土溝、多壩溝、小多壩溝、八龍溝等8條溝谷,多在夏季向區內排洪。現保護區內濕地的主要水源由地下潛流提供,西祁連山和東阿爾金山的雪山融水滲入地下,經過地下潛流,在低海拔的地區以泉涌的形式流出地面,形成大面積的季節性沼澤型濕地。保護區濕地分布區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部分區域泉眼較多,四季不竭。
地質地貌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960米,區內地勢是南北高,中間低,自東向西微傾斜,區內海拔最高點為卡拉塔格山海拔2238米,最低點為灣腰墩一帶海拔820米。保護區屬敦煌盆地的一部分,為河西走廊的最低點,是匯集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的盆地,地貌主要有沙漠、戈壁、裸石山地、濕地草叢、荒漠植被區五種類型。
土壤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分風沙土、棕漠土、鹽土、草甸土、沼澤土5個土類。
氣候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庫木塔格沙漠前沿,屬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極乾旱氣候區。氣候特徵是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水源短缺,空氣極為乾燥,日照時間長,熱量資源豐富,溫差大,無霜期短,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大風沙塵天氣較多,年均氣溫9.9℃,年均降雨量39.9毫米,年均蒸發量2486毫米,相對濕度40%,乾燥度18,全年日照時數3246.7小時。
範圍面積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6萬公頃,約占敦煌市總面積的21%,其中核心區19.8萬公頃,緩衝區14.575萬公頃,實驗區31.625萬公頃。主要保護範圍包括灣腰墩、天橋墩、土豁落、馬迷兔、艾山井子、清水溝、火燒湖、後坑子、鹽池灣、崔木土溝和卡拉塔格等區域。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境。
自然資源
濕地資源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乾旱荒漠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蓄水庫。濕地面積達9.8萬公頃,約占敦煌市濕地總面積的60%,其中蘆葦沼澤3.43萬公頃。春夏時節,低洼地形成大面積的季節性積水,植被中蘆葦群系是面積最大、最典型的植被類型,在季節性積水的湖盆區,形成了沼澤型蘆葦群落。
森林資源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地總面積13.76萬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0.84%。其中有林地1099公頃,疏林地5567公頃,灌木林地67677公頃,宜林地34556公頃,無立木林地28611公頃,林業輔助用地36公頃。
植物資源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約80種,由於保護區氣候乾旱,本地植被以超旱生和旱生植物為主,木本植被較少。喬木樹種僅有胡楊和梭梭,主要是超旱生和旱生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如:膜果麻黃、裸果木、多枝檉柳、白刺、沙拐棗、蘇枸杞、霸王、羅布麻等常組成荒漠植被的建群種;草本植物中,蘆葦、駱駝刺、甘草等常組成鹽化草甸的建群種。
動物資源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有196種,其中鳥類141種,哺乳類32種,魚類8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3種,鳥類141種,哺乳類32種,總數為196種。保護區的保護動物可分為國家級保護動物、國際公約或協定規定的保護動物。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野駱駝、雙峰駝、金雕、黑鸛、小鴇、大鴇、波斑鴇6種;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赤頸鸊鷉、岩鷺、草原雕、灰背隼、猞猁、鵝喉羚等33種。有益或有重要經濟和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三有”動物)有花背蟾蜍、西域(新疆)沙虎、沙蟒、赤麻鴨、黑頸鸊鷉、斑鶇、金眶鴴、赤狐、狼等111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有黑鸛、白琵鷺、大天鵝、鵝喉羚、狼等36種。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及棲息環境協定》的有大白鷺、蒼鷺、鳳頭潛鴨、灰背隼、灰背鶇等32種。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棲息環境的協定》的有大白鷺、金眶鴴、紅腳鷸、磯鷸、普通燕鷗、白腰雨燕、家燕、灰鶺鴒、白鶺鴒、黃鶺鴒、黃頭鶺鴒11種。
管理措施
基礎設施
2000年,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了辦公、科研宣教和培訓接待三位一體的綜合大樓12520平米、保護站4個、圍欄50餘公里、標誌牌300多個、巡護道路150多公里以及氣象站3座、水文監測點5個、植被監測樣地30個。
發展目標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荒漠生態系統為基礎,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中心,維護敦煌綠洲生態環境的持久穩定,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重點加強對保護區內自然濕地的保護管理,努力恢復濕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態功能,逐步扭轉自然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下降的局面;加大對荒漠化的防治力度,保護和恢復荒漠植被,提高林草覆蓋度,遏制土地沙化勢頭;保護好現有珍稀動、植物資源,減緩保護區內的瀕危野生動物種群下降趨勢。以科學管理為手段,實現保護、科研、宣教相結合,正確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利益,適度開展生態旅遊和多種經營,提高保護區的自養能力,把保護區建成生態平衡、物種齊全、保護到位、利用合理、管理有序,具有自身特色和示範意義的保護區。
管理機構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6年3月7日正式掛牌成立。管理局為全額撥款的公益林事業單位,縣級建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是甘肅省林業廳管理西湖保護區的派出機構,隸屬林業廳領導。管理局機關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計畫財務科、保護監測科、科研管理科、產業開發辦公室。下設玉門關保護站、蘆草井保護站、崔木土保護站、土梁道保護站,多壩溝保護站、後坑保護站六個保護站。
生態價值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內陸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內陸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區內分布有大面積的、原始的天然植被、珍稀野生動植物和天然濕地,在中國西部生態環境建設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它的興衰與否關係著敦煌的生態安全。在羅布泊乾涸,塔克拉瑪乾、庫姆塔格兩大沙漠日趨合擾的形勢下,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阻擋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侵甘肅河西走廊的最後一道天然生態屏障,它對保護敦煌乃至中國西部生態平衡,改善區域氣候條件,保證敦煌工農業生產和旅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開發利用
科研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積極開展保護與利用基礎科學研究。開展保護區的本底調查,建立健全資源檔案。積極尋求與有關院校合作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積極研究探索保護與資源的適度開發利用等。集中力量建設富有敦煌特色、內容豐富、全省一流的敦煌自然博物館。
敦煌自然博物館位於敦煌市沙洲鎮城區南、敦月旅遊公路西側,是2007年經省林業廳和建設廳批准建設的重點工程,隸屬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主體工程於2007年9月開工至2010年年底竣工,2011年,建設單位委託北京以諾視景空間設計公司進行布展設計。
博物館展區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室內展廳面積4565平方米,分上下三層。展區包括主展廳、多功能廳和庭院展區三部分共12個功能展區。其中主展廳6個(序廳和服務廳,自然環境廳、弧幕體驗廳、動物廳、植物廳、生態保護廳),輔助展廳6個。
旅遊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藉助敦煌旅遊業發展大趨勢,利用西湖豐富的濕地、胡楊林等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在西湖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建設敦煌荒漠野生動植物園區、沙生植物園區、濕地風光觀賞區,建設科學考察探險區,開通敦煌至西湖自然保護區、羅布泊的科考探險路線。
敦煌西湖景區
敦煌西湖是阻止庫姆塔格沙漠東移、保護敦煌、保護莫高窟的最後一道綠色屏障,是中國第二個普氏野馬放歸基地,是古代絲綢之路西出玉關第一站;這裡有世界第三大胡楊林,有世界唯一的羽毛狀沙漠,有屹立兩千年之久的漢代烽燧,有令人嘆為觀止的丹青畫山,水沙共生的沙海幽谷。這裡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是西部野生動物的天堂。
西湖北區海拔較低,受祁連山和阿爾金山雪山融水的補給,形成了大片的季節性沼澤濕地與河流草叢濕地。
敦煌西湖南區以極具大西北風情的沙漠、戈壁為主色調,紅柳、胡楊點綴其間,秋天望去,如火欲燃。地處阿爾金山北麓,與庫木塔格大沙漠邊緣交接,景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塞外風光與大漠奇觀。
旅遊路線
①濕地公園大眾觀光線路:沿途可觀賞野生黑枸杞、羅布麻花海、紅柳沙包、蕩舟濕地葦海、參觀普氏野馬放歸基地,尋找野駱駝蹤跡、近觀小胡楊樹,親臨雅丹湖。
②大海道貴賓觀光線路:沿線可蕩舟濕地葦海,遨遊野麻花海,近距離觀賞紅花柳,親密接觸世界瀕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氏野馬,探覓野駱駝蹤跡,俯瞰雅丹群落,觀賞雅丹湖、親臨湖風鹽沼,瞻仰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漢長城烽燧,穿越戈壁、縱身百花谷、穿越世界第三大胡楊林。
③陽關古道豪華探奇線路:途徑古陽關沿陽關古道穿越庫姆塔格沙漠到達崔木土溝。沿途觀賞陽關葡萄園的綠色風光,參觀陽關遺址;享受30公里沙漠越野的驚險和刺激。
違規事件
2015年10月5日,在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入口處,巨大的紅色廣告拱門上寫著:2015年敦煌西湖第二屆胡楊節。一頂紅色帳篷和兩張桌子組成了臨時的收費處,工作人員忙碌地點數著紅色的百元鈔票:看胡楊林每人150元,看濕地每人100元。
這個棲息著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在被圈占進行旅遊開發:一個名為敦煌市西湖生態探險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湖公司”)用越野車將一車又一車遊客送入保護區,收取費用但並不提供發票。
敦煌市西湖生態探險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稱,他們收取的是車費,該景區並無門票費。
敦煌市西湖生態探險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曾多次向旅遊局遞交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的手續,但因該景區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且靠近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玉門關,該申請一直未獲批准。
敦煌市西湖生態探險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主要投資人也承認,自2012年開始,該公司一直處在試營業的狀態,並強調他們收取的是車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