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而不敢言

敢怒而不敢言

敢怒而不敢言,漢語辭彙。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釋義:內心憤怒但不敢說出來。 語出唐·杜牧《阿房宮賦》:“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基本信息

詞 目

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引證解釋

嘴上不敢說而心裡憤怒。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明·施耐庵《水滸》第三回:李忠見魯達兇猛,敢怒不敢言,只得賠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二回:李瓶兒這邊分明聽見指罵的是他,把兩隻手氣的冰冷,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三回:魯桓公身在齊國,無可奈何,心中雖然忿恨,卻不好發作出來,正是“敢怒而不敢言”。

《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桂遷 被隸卒逼勒,只得將銀交付去訖,敢怒而不敢言。”

《隋唐演義》.第七十八回:“王毛仲十分慚愧,奈他剛正素著,朝廷所禮敬,無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與眾官飲宴,至晚而散。”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他又是鄉紳,又是鹽典,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所以無所不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近義詞

道路以目、敢怒不敢言

用法

複句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分句;指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英文

choke with silent fury <be forced to keep one's resentment to oneself; hold back one's anger and dare not speak>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