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質

教育本質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傳遞經驗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活動。

闡釋

教育本質本質特性即反映事物規律的穩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本質,即貫穿於一切教育之中,從古至今乃至未來,只要教育活動存在就永遠起作用的特性。

教育本質

教育本質教育本質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特有的活動。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在動物界,尤其是高等動物界的代與代之間雖存在著類似於人類的“教育”和“教”與“學”現象,但這兩種表面類似的現象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1.所謂動物的“教育”和“教學”完全是一種基於生存本能的自發行為,而不是後天的習得行為。

2.動物沒有語言,不具備將個體經驗積累起來向他人傳遞的能力。

3.所謂動物教育的結果無非是小動物適應環境,維持生命,並獨立生存,而人類教育的結果遠遠不止於此。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動物只擁有有生命物質最基本的反映形式— 刺激感應性和動物的心理,只有人才是有意識的。人能通過抽象的理性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人類教育中無論是生產經驗的傳授,還是社會行為規範的教導,都不是產生於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人們意識到的社會需要,在明確意識的驅動下產生的有目的行為。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傳遞經驗的形式。人類有語言和文字。藉助語言文字的信息載體功能,不僅可使人類的經驗存在於個體系統之中,也可以存在於個體意識之外,脫離每個個體而獨立存在;

不僅可使人類獲悉感官所及範圍之內的經驗,而且可超越時間限制和空間地域的阻隔,從過去到現在,從巨觀到微觀,全社會全人類的所有財富都可以為人類所掌握,人類傳遞經驗的這一特點也證明了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

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活動。教育活動是有意識的以人為直接對象的社會活動,它不同於其他以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的生產為直接對象的社會生產活動。教育與其他有意識的以人為直接對象的活動還有區別,教育是以對人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為直接目標的。這樣就把教育活動和以保護人的身心健康、抵禦疾病對人的身心危害的醫療活動,以及以滿足人的各種需要為目標的社會服務活動區別開來了。

觀點

1.上層建築說。認為教育是社會的上層建築。理由:教育是觀念形態文化,其性質、變化愛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教育有受生產力制約的因素,但要通過經濟基礎的中介作用。

2.生產力說。認為教育是生產力,教育能生產勞動力,是勞動力再生產;教育事業發展規模速度、教學內容、手段、形式受生產力制約;教育有受生產關係決定的因素,但一切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歸根結底都由生產力決定。

3.雙重屬性說。教育既具有生產力屬性,又具有上層建築的屬性。

4.複合現象說。認為教育本質具“多質性”,有上層建築性質、生產力性質,有為階級鬥爭服務、為發展經濟服務、為傳遞文化和促進人的發展等功能。

5.社會實踐說。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是促使個體社會化的活動;認為認識教育本質不應將其歸屬某一範疇,而應以自身的規定性立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