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教會文學又稱僧侶文學,在中世紀歐洲文學史上長期占據統治地位。這種主要是指當時的教士和修士寫出的文學作品,基本體裁有基督故事、聖徒傳、禱告文、讚美詩、宗教敘事詩、宗教戲劇等。這種大多取材於《聖經》的文學樣式,描寫上帝萬能、聖母奇蹟、聖徒布道和信徒苦修電腦感,創作目的主要是宣傳宗教教義,鼓吹禁慾主義和來世思想。它用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誘惑欺騙被壓迫、受剝削的人民,使其俯首帖耳,忍受社會的苦難,以維護封建地主階級和教會勢力的血腥統治。教會文學在藝術上,多採用夢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徵性的表現手法,並將這些藝術形式和手法發展到了成熟階段。這是對古希臘古羅馬以來藝術形式的巨大發展。背景
中世紀是指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帝國開始至14世紀的文藝復興為止的基督教文化統治時期。教會把一切文化都納入神學的範疇,為宗教服務。這種唯我獨尊的統治現實,嚴重束縛了文化的發展。歐洲中世紀是基督教的世紀,這一時期長達千年之久,基督教的傳播對文學的影響至為深遠。朱光潛先生講過:詩雖不是討論哲學和宣傳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後面如果沒有哲學和宗教,就不易達到深廣的境界。西方文學的深廣,不僅得益於古希臘的哲學,而且從基督教文化中獲得了豐富的營養。
中世紀歐洲社會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基督教最終成為歐洲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由此確立了歐洲文化的本質,並深刻地影響著歐洲文學。公元529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封閉了最後一所異端學校,歐洲文化被圍上了基督教的藩籬。一千年里,基督教思想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影響了不同階層人們的思想意識,賦予了歐洲統一的思想背景,並與世俗政權相結合,形成了中世紀政教合一的社會結構。
歐洲封建社會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基本特點是: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學、文藝以至整個精神領域裡,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基督教成了歐洲封建制度的支柱。(1405年基督教東西兩派分裂,西派稱為天主教)。教會思想統治的主要武器是《聖經》。《聖經》分《舊約》和《新約》(西方教會文學最重要的是《新約》,東方最重要的是《舊約》)。
基本特徵
1.宗教意識與反封建思想的交融。中世紀文學具有深厚的宗教色彩,教會文學占主導地位,但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反叛與現實鬥爭,反映在文學上,就是內涵張揚原始生命偉力的人文精神的蠻族史詩,與禁慾主義分庭抗禮的騎士文學、辛辣地嘲諷宗教虛偽和封建苛政的城市文學和市民戲劇。但丁的創作,則代表剛剛覺醒的中古人民對未來的樂觀展望,透射出人文主義的光輝,因而充滿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2.夢幻、象徵手法與寫實傾向的結合。在神學籠罩下的中世紀,一切都禁錮在象徵與神秘之中。文學創作追求一種縹緲、虛幻、難以捕捉的夢境及癲狂的感情,大量使用象徵、寓意和夢幻手法。中古後期,文學已經開始直面現實人生,寫實傾向明顯加強。諷刺故事詩和市民戲劇,充滿了一種針砭時弊、抨擊宗教偽善和封建統治的現實精神。
3.主流文學與民間文學的相互滲透。教會文學、騎士文學、英雄史詩和城市文學等組成了文學的主潮,騎士文學中的優秀作品也大多師承民間文學創作,體現了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還出現了建構民族文學語言的趨向,很多作家嘗試用方言創作,如但丁的《神曲》。
同期文學比較
上帝的頌歌:教會文學
宗教文學籠罩下的教會文學在中世紀文學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主要內容都是讚美上帝的權威、歌頌聖徒的德行、宣揚禁慾主義和來世思想。作者大多是教會僧侶,他們根據教會的需要改寫聖經故事和民間傳說,體裁有聖經故事、聖徒傳、禱告文、讚美詩、聖徒言行錄、宗教劇等。教會文學常常採用夢幻形式和象徵手法,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但由於主要是搬演聖經中的內容,公式化、概念化嚴重,其藝術價值較低。
拯救民族的英雄:英雄史詩
當基督教神學將人從罪惡的現實引向至善至美的天國時,歐洲各民族卻在民間建立起了另一個精神世界——英雄史詩,其內容幾乎全是描寫或讚頌拯救本民族走出困境的理想英雄。《貝奧武甫》是中世紀英雄敘事詩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羅蘭之歌》是法國英雄史詩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熙德之歌》沒有神話幻想的成份,也沒有極度誇張的情節,具有現實主義的傾向。《尼伯龍根之歌》取材於民族大遷徙後期匈奴和勃艮第人鬥爭的歷史,其中有許多神話傳說。史詩反映13世紀封建社會的生活和思想觀念。英雄史詩中的英雄,是歐洲人在民族和國家建立的初期帶領他們走向穩定和發展中的理想願望,是對自身生存理想渴望的體現。
浪漫愛情與冒險精神:騎士文學
騎士敘事詩(或稱騎士傳奇)是騎士文學的主要類型。騎士敘事詩的內容主要描寫騎士或為博得貴婦人歡心、或為騎士榮譽、或為保衛基督教而與妖魔、怪獸、魔法師、異教徒進行鬥爭的故事。騎士之戀和騎士冒險經歷相結合形成騎士敘事詩的基本特點。大多數騎士敘事詩情節離奇,格調玄虛,缺乏現實生活基礎。這類作品著意表現騎士對英雄氣概、個人榮譽、典雅風度和俠義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貴族的生活理想。
騎士文學對後世歐洲文學產生影響。騎士文學中的浪漫情調、離奇故事、豐富想像被後世作家,尤其浪漫主義作家所吸收借鑑。騎士敘事作品的故事結構形式、人物描寫的手法對歐洲長篇小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從人對自身完美和理想尋找的角度看,騎士文學是“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的代表及作為和諧、和平與安慰的光輝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
弱者面對強者的機智:城市文學
城市文學是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侶的暴虐、愚昧和虛偽,讚頌市民的才智,是作為弱者的市民面對作為強者的封建主和僧侶進行鬥爭的體現。其手法主要是諷刺,其主要體裁有韻文故事、諷刺故事、抒情詩和市民戲劇等。
諷刺故事詩《列那狐傳奇》是城市文學的突出代表。故事以動物來諷刺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之間的鬥爭是主要情節線索,故事充滿對愚昧無知的封建君主、橫暴的貴族以及教會僧侶的諷刺。主人公列那狐機警絕倫,詭計多端,憑著智力和謊言捉弄國王和貴族,同時也欺壓山羊、公雞等弱小的動物。體現了市民階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