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

教師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

《教師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是2010年11月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曉輝、馬艷君頁,共248。

內容介紹

《教師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主要內容簡介:當今社會,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非常重要,教師與家長良好關係的建立需要靠教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融合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教師怎樣與家長有效溝通》正是從此目的出發,系統地論述了教師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帶來幫助。

溝通應注意場合

現今的家庭多數只有一個孩子,5、6個成人圍著一個寶寶轉,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幼兒在家是中心人物,所有的家長也是以寶寶為中心的。在外面,家長即使將自家寶寶與其他幼兒進行比較,也始終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幼稚園,如果有的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大礙。當我們與這類家長溝通時,應該考慮到家長的自尊心,給家長一個體面的台階,這樣家長工作就會好做很多。
記得我剛工作那年,有個孩子攻擊性行為特別多,總是打小朋友,有一次我忘記晚上離園時與家長溝通,結果在第二天的晨間接待時,當著幾位家長的面開玩笑似地提醒了寶寶幾句,沒想到寶寶的媽媽臉立馬就拉長了。後來想想,應該是我的提醒讓家長掛不住面子。這樣,我和家長之間就產生了隔閡,後來因為我對待寶寶的態度慢慢感動了家長,家長也理解了我的工作,我們之間的關係才算緩和下來。其實反過來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家長,我的孩子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被老師點名提醒,我也會很有情緒。所以,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時候應該注意溝通的時間、地點等因素。

溝通應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若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或是準備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情況,都要準備好溝通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比如新入園的幼兒,家長最為關心的是寶寶在園的飲食飲水及大小便的情況,教師便可以有針對性地向家長反映寶寶在園的相關信息,讓家長對寶寶在園的一日生活情況有個基本了解。
我班有一因父母離異由祖父母照顧的幼兒,由於安全感的缺乏,她中班時還不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每次來園都是哭哭啼啼,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活動時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與家長溝通時首先針對孩子的心理進行解讀,希望家長能從心理上給予孩子安全感。孩子有進步時,我們便肯定孩子的進步,感謝家長的辛苦配合,同時提出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缺乏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告訴家長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改善。經過一學年的努力,這個孩子各個方面與班裡其他幼兒的發展水平相當,孩子的家長對我們也是深表感激。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與家長溝通時,要告訴孩子的真實表現,孩子有不良表現時,教師可以委婉地提出,然後要求家長配合,共同尋找原因,幫助孩子糾正錯誤,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溝通應以孩子的利益優先

老師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有時會單方地擺出一些標準或是規定,這樣容易造成多數家長不理解老師的做法,他們會認為自己的事情更為重要,讓他們配合你的工作就難上加難。但是你如果在與家長談話時能以幼兒的利益為先,家長的不理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在帶中班時,我們總是強調接送卡的重要性,但這個重要性主要是從我們班級的利益出發,比如家長不帶會扣掉班級的分等等,這樣的理由有好多個家長都不“買賬”。後來,我們聽從園裡的建議,將解釋的重點放在幼兒的人身安全上,家長的配合度明顯提高。
小班幼兒剛入園,我班幼兒家長拿來的褥子尺寸寬於床的尺寸,鋪上既不美觀,幼兒也不方便。本來我想解釋這個尺寸不符合標準,家長可能量錯了。但是想想這個理由會讓家長覺得我們很煩,我很快靈機一動,告訴家長:“寶寶的褥子大出很多,這樣睡覺的時候很容易掉下來,在幼稚園還得睡3年的時間,不如現在費點事兒,也讓寶寶睡個好覺,所以麻煩你回去再修改一下。”家長聽到這個理由處處考慮她的寶寶,一切以寶寶為先,她表現得非常合作,並感謝老師的建議。

孩子是溝通教師與家長關係的紐帶

家長了解老師一般是從孩子那裡得到信息,所以在家長心裡,他們評判標準是老師是不是對自己的孩子好,孩子是否喜歡這個老師。只要孩子和家長交流時說老師好,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么家長也會喜歡這個老師。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能感覺出哪個老師是真心對他好,真心喜歡他。比如中午孩子睡覺時,拍他睡覺的老師和不拍他睡覺的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不一樣的。因為拍他睡覺的老師像媽媽一樣哄他入睡,不拍他睡覺的老師則不管其睡眠情況,還會大聲呵斥不讓其調皮,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就會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家長在與孩子交流中午午睡情況時,他們對教師也有了不同的評判。
我還記得上學期的暑假,已經畢業的一個小朋友想念我,並為了感謝這兩年來我對她的照顧,特意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請我吃飯。當家長諮詢她的意見用不用請別的老師時,孩子總是搖頭,家長也聽從了孩子的意見。雖然當時沒有吃上這頓飯,但是她的家長在電話里所表達的對我的感激之情是非常濃厚的。當時我聽了這些也特別激動,感覺自己這兩年對孩子的付出沒有白費。

教師要有更高的理論水平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家長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與教師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專業化,這在無形中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專業素養功底不夠的話,是很難讓家長信服的。雖然說家長不太理解專業術語的含義,教師要對家長講得通俗易懂一些,可是我認為偶爾讓家長聽不懂,家長的信服程度會更高。記得上學期有一個幼兒家長問我:“王老師,我家兒子現在認識拼音還是用英語代替,我是不是還得給他報個班補補課?”當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立馬反映出這是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決定的。因為我園的孩子從小班開始便學習英語,雖然他們不接觸單個的英文字母,但是當英語老師用有趣的遊戲帶他們認識一些單詞時,他們會接觸到這些英文字母符號。到大班才開始學習拼音,拼音符號與英文字母在書面寫作上是相同的,但是初學拼音的幼兒分不出兩者在讀音上的區別,並且大班幼兒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萌芽的一個階段,所以他們用已學會的英文字母的讀音來代替拼音字母的讀音這種現象是常見的,也是正常的。家長聽了我的解釋,並沒有被我的專業術語所“嚇倒”,而是露出了欽佩的表情,表示不再擔心。我想,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若是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作支撐,不僅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家長把孩子交到你的手裡也會更放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