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叢書名: 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研究生教學用書
平裝:26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040252446
條形碼:9787040252446
內容簡介
《敘事學導論》致力於對敘事學基本理論作系統的探討,力圖較為完整地描述出這一理論的基本框架,對涉及敘事學的一系列重要問題,諸如敘事框架的構建、敘述交流過程、敘述聲音、敘述聚焦、敘述時間、人物結構模式與人物描繪等,都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力圖作出合理的闡述,以提供切入敘事學的基本途徑,並運用這一理論進行實踐分析。同時,《敘事學導論》從理論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敘事學的發展作動態的描述,在以經典敘事學的探討作為基礎的情況下,對由經典敘事學向後經典敘事學的拓展以及後經典敘事學語境下的研究均作了必要的說明,而且在關注文本與語境相互關係的基礎上,通過對一系列不同作品的具體分析,對後經典敘事學的研究作進一步的補充。
編輯推薦
《敘事學導論》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敘事學理論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逐漸形成以來,不斷得到發展與完善,迄今仍受到國內外學界、高校與文化研究等領域的廣泛關注,成為十分活躍的理論之一。
作者簡介
譚君強,先後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比較文學系,獲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學位。長期以來,先後從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任雲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數十人,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科學研究中,先後主持或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學術研究》、《魯迅研究月刊》、《江西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約50篇,其中多篇論文為人大複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出版的主要著、譯有:《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敘述的力量:魯迅小說敘事研究》(專著),雲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譯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2005年,“敘事學”研究生課程被列為“雲南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為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向全國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作為一門學科的敘事學
第二節 敘事學與相關的理論關聯
第三節 敘事學研究的對象
第二章 敘事框架
第一節 敘事與事件
第二節 故事與事件
第三節 敘事功能與序列
第四節 事件的結合原則
第三章 敘述交流
第一節 敘述交流過程
第二節 敘述交流層次
第三節 故事層次
第四章 敘述聲音
第一節 敘述聲音與敘述者
第二節 敘述者的類別
第三節 敘述者的功能
第四節 敘述者干預
第五章 敘述聚焦
第一節 聚焦與聚焦者、聚焦對象
第二節 敘述聚焦類型
第三節 敘述聚焦類型分析
第四節 聚焦者與聚焦對象間的動態關係
第五節 敘述聚焦變化
第六章 敘述時間
第一節 關於敘事文本的時間
第二節 時序
第三節 時長
第四節 不同時長間的動態關係
第五節 頻率
第七章 人物結構模式與人物描繪
第一節 人物與行動及其相互關係
第二節 人物(行為者)結構分類模式
第三節 人物描繪
第八章 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
第一節 結構主義的淵源與敘事學的發展
第二節 文化研究語境下的敘事理論
第三節 後經典敘事學研究
第九章 文本與語境:敘事分析
第一節 敘事作品中的“視點”與意識形態
第二節 敘事作品中的敘述者干預與意識形態
第三節 敘事作品中的講述與展示
第四節 敘述者的可靠與不可靠性及其可逆性
第五節 敘述者與作品敘事結構分析
第六節 敘事作品中的作者自我虛構
第七節 後現代小說的敘事特徵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敘事學導論》一書得以入選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是十分令我感到欣慰的。首先我要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的專家與本書的通訊評議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們辛勤而又認真的工作成為我進一步做好相關領域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動力。
同時,我要向出版本書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向曾經負責本書出版的李海風女士與本書的現任策劃編輯胡彥博先生、責任編輯李青女士致以由衷的謝意。李海風女士一絲不苟的精神與認真負責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胡彥博先生與李青女士的辛勤工作為本書的出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本人先後在中文系的文藝學、民俗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美學等研究生專業中從事“敘事學”這一課程的教學。與不同專業的研究生接觸,不僅能使我有機會擴大研究的範圍,提高研究的興趣,同時,來自研究生的各個方面的問題與建議以及課堂上的討論常常促使我去進行認真思考。這一相互交流與思考的過程往往會進發出新的研究與探討的火花。在這裡,我要向聽過我“敘事學”課程的研究生表達深切的謝意。
近些年來,對敘事學的研究在中國學術界持續不斷地進行著,相關課程也在許多高等學校開設著。本書雖經不斷努力,但依然會存在不少問題,如能聽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與意見,可以使本書在今後不斷得以修改與完善,本人將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