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敖順,北海龍王,在北海主管降雨,統領水族的神仙。其兄為東海龍王敖廣,西海龍王敖閏,南海龍王敖欽。小白龍以和小龍女為其侄子和侄女。北海龍王是神話傳說中在水裡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雲降雨。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形象
龍在中國的歷史傳統與文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龍的起源來自伏羲氏,距神話傳說,伏羲與女媧都是人首蛇身,而蛇就是龍的原型。但是實際上龍只是一種圖騰,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上的由人類虛構的生物,並且是綜合了許多生物的特徵: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據考證,龍圖騰的由來是和原始部落不斷的征戰有關的。在漫長的歷史中,部落與部落之間對抗、吞併、聯合,並把戰勝的部落圖騰上的一部分添加到自己的圖騰上。久而久之,經過不斷地吸收與充實,龍的特徵也越來越多,形象日益複雜和威武莊嚴,最後形成了完整的龍圖騰,並且成為這個華夏民族所信奉崇拜的標誌。古神話中龍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在佛教中,龍是“天龍八部”的其中一部,詳見“天龍八部”。
正因為龍是一種勝利者以及神一般的存在,人們就將想像的各種高超的本領和優秀的品質美德都集中到龍的身上,以龍為榮、為尊。龍驍勇善戰,而智慧威嚴。
![佛教龍(眼鏡蛇)](/img/2/660/nBnauM3X4QzM3cDN3ADO0czM0MTM0ATM0IDMwADMwAjMxAzLwg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電視劇】
在西遊記,西遊記後傳,寶蓮燈前傳等電視劇中都有此人物,但都作為配角,跟著東海龍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