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象的剖析與應對》主要內容簡介:弱勢群體的存在和不斷增加、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對於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也就是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社會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象的剖析與應對》運用了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對轉型時期的城市流浪乞討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運用抽樣法、問卷法、觀察法等現代科學方法收集了第一手資料。首先,研究和梳理了我國城市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的歷史;其次,描述了轉型時期我國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狀況和生存狀態,分析了轉型時期城市流浪乞討現象形成的機制、特點與趨勢,並著重論述了救助管理制度建立的過程、背景、進步與局限;最後,介紹和整理了國際上社會救助制度理念的歷史變革與現實選擇,並系統地提出了完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政策設計。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象的剖析與應對》認為,《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是一項針對城市流動人口而設立的社會救助制度。儘快建立針對流動人口遇到特殊困難情況下的緊急社會救助制度,是目前最迫切也最為可行的政策選擇和制度建設。目前,我國應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借鑑吸收已開發國家“積極福利”思想和經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問題。
作者簡介
孫志祥,1973年9月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社會學博士。曾任北京市民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等職務,現任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社區建設處處長,北京市社會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社區建設、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發表及出版論著30多篇(部)。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研究對象、目的、意義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
1.1.1 弱勢群體的界定和規模
1.1.2 流動人口中弱勢群體的成因和構成
1.2 本書的目的、意義及方法
1.2.1 “流浪、乞討人員研究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1.2.2 國內外相關研究評析及本書的目標
1.2.3 若干關鍵概念的界定
1.2.4 研究內容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2.5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2.6 本書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第2章 我國城市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的歷史
2.1 流浪、乞討現象的產生根源和主要特徵
2.2 我國歷史上對於流浪乞討問題的主要政策
2.3 新中國成立後的流浪乞討現象
第3章 轉型時期我國流浪乞討人員基本狀況——以北京為例
3.1 流浪乞討人員的性別構成
3.2 流浪乞討人員的年齡構成及健康狀況
3.3 流浪乞討人員的城鄉構成
3.4 流浪乞討人員的文化構成
3.5 流浪乞討人員的職業構成
第4章 轉型時期城市流浪乞討現象形成的原因
4.1 關於流浪乞討現象形成的理論述評
4.1.1 貧困論
4.1.2 社會結構論
4.1.3 文化傳統論
4.1.4 利益驅動論
4.1.5 社會轉型論
4.1.6 板塊結構論
4.1.7 綜合因素論
4.2 流浪乞討問題研究的社會問題和社會轉型視角
4.2.1 研究視角
4.2.2 基本理論假設
4.2.3 研究思路
4.3 流浪乞討現象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
4.3.1 巨觀因素分析
4.3.2 微觀因素分析
4.4 社會轉型與流浪乞討
4.4.1 社會轉型與經濟轉軌
4.4.2 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
4.4.3 戶籍制度的鬆動
4.4.4 價值觀的多元化和對物質的一味追求
4.4.5 流浪乞討人員管理制度的轉變(導火線)
4.5 流浪乞討現象成因的具體分析
4.5.1 轉型時期流浪乞討人員的新特點
4.5.2 根據轉型期流浪乞討人員的特點及分類分析其具體成因
4.6 總結與討論
4.6.1 基本結論
4.6.2 簡要的討論
第5章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存狀態
5.1 為什麼選擇到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流浪乞討
……
第6章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運行分析
第7章 救助管理制度、理念的歷史轉變與現實選擇
第8章 完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政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