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溝通理論

政治溝通理論,又稱政治通訊理論。是政治系統通過對信息的溝通達到正確的決策,從而有效地適應和控制環境的理論。

政治溝通理論

正文

又稱政治通訊理論。政治系統通過對信息的溝通達到正確的決策,從而有效地適應和控制環境的理論。
溝通理論原是動力工程學中研究信息傳遞過程的理論,為控制論的奠基人美國學者N.維納所創立。他認為,自動化的機器有自動接受信息,並相應做出反應的功能。這一過程既是溝通過程也是控制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和資本主義制度內部矛盾的加劇,促使西方行為主義政治學的研究重點,從研究權力逐步轉向研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美國政治學K.W.多伊奇受維納思想的影響,開始把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套用於政策制定過程的分析,於1963年發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經:政治溝通與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統的政治溝通理論。一般政治學者認為,多伊奇是政治溝通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多伊奇的政治溝通理論,視決策為政治活動的中心,把溝通看作是決策的環節。他認為政治系統與自動機器有相似之處,政治系統內部的機制對信息的接受、選擇、儲存、分析和處理就是溝通。政治系統對環境的適應與控制是通過溝通完成的。“信息”和“反饋”是溝通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政治系統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需從各方面接受涉及體系目標的、有關環境變化情況的信息,然後對這些信息加以選擇、儲存、分析和處理,形成決策。政策制定後,政治系統通過反饋過程,獲得政策執行過程和政策在環境中引起了什麼變化的信息,使決策者及時了解反映,正確地調整自己的政策和行為。從信息溝通的角度分析,政治系統的決策過程包括:信息接收、資料處理、儲存、決策、政策執行、執行效果和反饋7個環節。
政治溝通理論認為,從信息溝通的角度,可以衡量政治系統適應和控制環境的能力,如:①衡量它是否有足夠的關於環境的信息,以及靈敏的信息收集網路。②從周圍環境的變化速度衡量政治系統所能承受的“負荷”。變化愈快,政治系統所承受的“負荷”愈大。③從接受信息到形成決定之間的時差,衡量它對新情況反應的速度。④看它適應環境的要求所能作的變化程度。政治系統具有適度的“變易”來應付環境的壓力,才能生存和發展。⑤看它對環境變化的預測能力,多伊奇稱這種能力為“領先”。是否有足夠的“領先”能力,與政治系統對環境的反應是否成功密切相關。
多伊奇的政治溝通理論,從信息溝通的角度,考察了政治系統的控制方式和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完善信息系統必須注意的一些主要環節,從而為人們了解、分析、研究和完善政治系統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和方法。在西方,政治溝通理論已成為政治學研究的一種主要的分析方法。但這一理論只重視政治系統的信息溝通方面的分析,忽視了對政治系統的其他方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另外,這一理論所使用的概念較模糊,理論本身也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