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分開”提出背景
針對政府對學校管得過多過細、高校辦學自主權沒有落實到位等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行政化管理傾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政府對學校管理的行政化傾向,另外一個是學校內部管理的行政化傾向。”對此,綱要指出,要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根據綱要,政府及其部門要樹立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減少和規範對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 綱要明確,高等學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巨觀政策,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制定學校規劃並組織實施,自主設定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機構,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 袁貴仁指出,要發揮學校的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的建設,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學校還要加強章程建設,實行依法治校。高校可自主設定教學科研機構,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 袁貴仁指出,要發揮學校的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的建設,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學校還要加強章程建設,實行依法治校。
“政校分開”大勢所趨
剛剛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圍繞高等教育熱點問題出台一系列“組合式”的改革方案,力爭推動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變“強國”。
數量:10年後2億人大學畢業
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實現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將比2009年翻一番。 這意味著:10年後我國將有2億人大學畢業。如果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在20%以上,我國高端人力資源開發將達到全球範圍內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雖然1999年以來高等教育的擴招受到質疑,綱要繼續教育戰略專題組副組長、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堅持認為,“如果不擴招,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會受到不小影響。”
他指出,我國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整個高等教育規模從原來不到70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2979萬人,居世界第一位。高校的擴招滿足了各行各業對專門人才的緊迫需求,也讓更多迫切讀書的學齡青年實現了受教育的願望。 張力強調,雖然我國高等教育已處於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階段,但與歐美國家高等教育超過50%的毛入學率相比,我國與世界水平仍有差距。 針對擴招是否會加劇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擔憂,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建國認為,隨著產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各業對大學生的需求會越來越高。隨著政策落實、制度完善以及就業觀念的轉變,更廣大的區域和基層、企業將能夠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學生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將更好地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質量:“苦練內功”回答“錢學森之問”
張力指出,到2020年,規模擴展已不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我們將進入發展理念戰略性轉變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質量的新階段。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存在一定問題,如: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較為薄弱,高等教育持續發展條件不足不穩等。 為此,徵求意見稿提出對高校“實行分類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讓高校既能夠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苦練內功,還要面向現代化建設需求辦出特色,這是新世紀新形勢下打造高質量的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張力說。 與高等教育相關聯,近年來,“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徵求意見稿提出要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具體措施包括:“探索貫穿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說,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要從七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學生遴選方面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興趣和發展的潛質,將最優秀的學生選入到培養計畫當中。二是安排高水平專家學者擔任專業的導師和授課老師。三是突出個性化培養,讓學生有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四是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開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願望。五是實行導師制和班級管理相結合,制定靈活的課程選修、免修、緩修等制度。六是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等設施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專門支持。七是通過聯合培養、短期考察等方式,鼓勵學生儘快融入學科領域或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的群體中。
管理:摘“官帽”是“大勢所趨”
針對輿論抨擊的高校“行政化”“官僚化”趨向,徵求意見稿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有人對這項“深水區”改革能否推進表示憂慮,張力用三句話肯定了這項改革。他說,第一,這項改革必須做,是大勢所趨,這是國家的既定方針,不容動搖。第二,“先立後破,不立不破”。“立”就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破”就是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第三,“先易後難,試點先行”。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從有條件的地方創造條件,逐步向難點推進。 “去行政化”的改革目標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綱要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戰略專題組組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說:“現代大學制度最終是要建立一種大學自我發展又自我約束的制度。” 他指出,減少行政干預是為了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但同時大學也要強化內部治理結構,依法治校。為此綱要提出“探索教授治學”“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建設”“加強章程建設”等措施。 考慮到高校與社會的聯繫日益緊密,高校辦學需要社會參與和監督。徵求意見稿還提出“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建立高等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
高校將逐步取消行政級別
高校行政化一度從去年開始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一度被公眾認為是“高校腐敗源頭”。這一熱點話題也被納入《綱要》,並首次明確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逐步取消學校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實上,關於政府對高校的行政化干涉,早在1985年《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決定》中就提到“在教育事業管理許可權的劃分上,政府有關部門對學校主要是對高等學校統得過死,使學校缺乏應有的活力”;上世紀的《規劃綱要》中,又提出要“改變政府對教育事業包攬過多的狀況”。 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曾多次提到“改變高校行政化傾向”:今年1月11日—2月6日,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教育規劃座談會時曾強調,“制定教育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必須堅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改變教育的行政化傾向”;2月27日,溫家寶在與網友交流時,也提到“教育行政化的傾向需要改變,最好大學不要設立行政級別”。 在《綱要》中,溫總理的建議切實得到了落實,《綱要》中提出要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改變政府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綜合套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針對學校內部的行政化管理,《綱要》提出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同時探索建立高校理事會或董事會。 參與制定《綱要》的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儲朝暉則認為,從上世紀50年代高校開始合併起就建立了此行政體系,此問題已存在60餘年,如何解決不可能簡單。但此次明確提出必然會起到督促改革作用,但程度上目前尚不明確。 高校去行政化能否貫徹執行?儲朝暉並不樂觀。在他看來,最難點就在於管理體制改革,因為涉及到利益,無論哪方都不願意減少權力。校長該不該行政任命?此問題雖在此次徵求意見稿中未明確提出,但儲朝暉從實地調查、歷史研究和國外比較認為,簡單的行政任命校長並非好方法,至少應該由學校推選、再行政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