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用體系

政府信用體系

政府信用體系(Government Credit System)政府信用體系的建設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這裡的政府信用體系也叫可以做公共信用體系,是指涵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的所有政府機構和公務人員在內的信用體系。

基本信息

簡介

政府信用體系的主要內容為: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統;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責任制;建立行政承諾兌現制度;建立公務員信用教育制度;完善民心工程督辦考核制度;建立政務公共信息平台;完善政府重大決策專家諮詢論證制度。

要點

建立政府信用體系,首先要建立政府信用資料資料庫及開放的平台,將各個政府機構與人員在履行職責中的誠信語不誠信事項收集記錄並予以公開,組織人事部門依託這樣的一個體系,將幹部的任用與獎懲建立在政府信用體系之上:對於秉公執法、誠信為民的人員給予獎勵,而對於失信於民、不認真履行職責者及時給予警示,對以權謀私者給予嚴厲的懲處。

建立政府信用體系,其次要建立政府信用評估制度,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政府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由專業的評估機構對政府信用進行評估並公布評估的結果。建立政府信用體系,還需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規體系,如制定《政府信用法》、《公平信用報告法》、《信用信息收集法》等。

體系建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省委八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市委九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依法治市和構建和諧昆明的要求,著眼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提升各級政府的決策信用、執行信用、監督信用、服務信用和商務信用,全面提升各級政府的行政能力、管理水平和公信力,改善政務環境,樹立依法行政、公正公平、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誠信政府形象。

(二)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的原則。加強各級政府法制建設,規範行政行為,強化行政監督,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保障各級行政機關正確合理地行使行政權力。

2.權責統一的原則。實行最嚴厲的行政問責制度、最嚴肅的服務承諾制度和最嚴格的限時辦結制度,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責一致、權利和義務相統一,防止濫用行政權力或行政不作為。

3.精簡高效的原則。通過轉變各級政府的職能和創新管理體制、管理方式,保障各級政府高效率、高質量運行,提高各級政府管理服務水平。

4.行政為民的原則。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民為主的理念,致力於讓人民民眾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榮的主角、社會進步的主力,下大力解決好關係民生的迫切問題,使全市人民成為現代新昆明建設的最大受益者。

必要性

1、政府信用是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的需要

社會信用體系按其組成部分可以劃分為政府信用、企業信用、銀行信用、個人信用或公眾信用等,其中政府信用 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居主導地位,對社會信用建設產生輻射、引領作用。政府的公信力來自於公眾的信任,公眾信任政府的前提是政府守信。

其一,政府只有守信才能保證公民對信息的了解權和選擇權,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取得合法的資格。

其二,政府信用沒有選擇性,公眾只能被動地接受。政府一旦失去誠信,將危及整個社會。

其三,政府信用是其他信用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政府不守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乃至社會信用都無從談起。

2、政府信用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環境是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失去信用就等於失去市場。要保證市場經濟中公正原則和效率原則得到確立,保證市場競爭能夠真正產生優勝劣汰效果,必須有強有力的制度作為保證。政府作為制度的制定者,要保證制度得到市場主體的認可和遵循,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須誠實守信,不斷提高自身的信用度。一個信用度高的政府必然能夠堅守法規制度,踐行職責;而信用度低的政府必然使制度形同虛設。可見,政府信用度的高低和政府制度的實施成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一個信用度高的政府更易發揮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形成良性循環;而一個信用度低的政府由於所制定的政策不易為公眾所接受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弱化了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良好的政府信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可靠保證。

3、政府信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

政府信用源於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政治委託一代理關係,其核心部分就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對公眾的信用。在中國,各級政府是人民通過選舉產生的,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本質上是一種委託一代理關係,即人民是委託者,政府是受託者,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是建立在政治信用基礎上的。政府的權力源自於人民,政府必須按照人民的要求為其服務。如果政府失去人民的信賴,就會產生政治危機,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是否誠信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信用和倫理信用問題,而是一個關係到國家民主文明、長治久安的政治問題。

4.政府信用是參與世界競爭、提升國際形象的需要

一個國家政府的信用狀況是其國際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投資環境優劣的重要尺度。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中國要參與國際競爭,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做到誠實守信,樹立良好的政府信譽。中國入世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用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投資軟體的信用環境是第一位的因素,因為投資者首先考慮的是投資安全和風險係數,政府失信則被認為是最大的風險。政府不講信用,商機再好,政策再優惠,也不過是多了幾個美麗的“陷阱”。同時,也會使企業和產品喪失國際競爭力,影響政府、企業和人民的國際形象。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加強政府信用尤為重要。

構建對策

1、強化信用理念,營造誠信氛圍

信用是維繫一個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的重要行為準則。“政府信用是政府的生命線,也是政府構築善政的資本。” 政府是否守信,決定著信用環境建設的成敗。只有當政府信用度提高了,才有可能為整個社會的誠信構築堅實的基礎和保證。各級政府要不斷強化誠信意識,切實轉變思想觀念,認真履行各項承諾,在社會信用環境建設中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和推動作用。應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優勢,宣傳社會誠信,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信用觀,在全社會營造一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輿論氛圍。

2、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有限政府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巨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實現這些

職能,就要求政府必須改變過去包攬一切的管理體制,縮小、分散政府的管理許可權和範圍,把不該由政府承擔或政府管不了的職能轉移出去,實現政府與企業、社會、市場之間的合理分工。要理順中央和地方之間、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職能關係,明確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的職責範圍,避免因分工不當、責任不明導致政出多門、交叉錯位。要把應當由政府辦的事情真正抓起來,負起責任,避免管理出現“斷檔”、公共服務出現“真空”的現象。總之,要解決好政府管理過程中的“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以營造有限政府的良好形象。

3、堅持依法行政,實行政務公開

中國在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規範政府及其行為的法律法規,一方面使政府的權力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符合法定的職責、許可權和行使的步驟、方式、手段;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在行使法律所賦予的自由裁量權時,必須符合法律的目的、意圖和大多數人的公平公正觀念,做到合情合理、客觀適度。政府的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立及隊伍管理、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決策的執行與監督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辦事。同時,要進一步實現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設“陽光”政府。不斷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健全重要決策的聽證會制度。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特別是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除涉及國家機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外,都應向社會公開,給廣大公眾更多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以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

4、加強政風建設,務求廉潔高效

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機關的工作作風是分不開的。因此,政府公務人員要始終堅持“信譽為本”的原則,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發展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踏實肯乾,廉潔奉公,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徹底消除推諉扯皮、辦事拖拉、效率低下的現象,塑造“忠誠、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為全社會樹立起誠信的表率。

5、強化政府監督,完善獎懲機制

建立社會監督約束機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司法、新聞媒體、行業協會、人民團體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強化人民民眾對政府行為的監督。通過社會全方位的監督,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不斷邁向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軌道。同時,各級政府要按照“從源頭抓起”的要求,建立政府失信行為的責任追究制度和相應的懲罰機制。對於政府公務人員由於不當行政行為而產生的嚴重後果要進行嚴肅懲處,對依法行政、誠實守信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表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