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會議

政事堂會議是唐、宋宰相議事的地方。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為宰相、參知政事議事辦公處,設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大部或主要職權,是最高行政機構。

政事堂

政事堂

一、宰相議事的地方。政事堂會議是常設的,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最高決策機構。唐初設政事堂於門下省。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原僅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是當然宰相。其後,皇帝又以他官參加政事堂會議,稱為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以後逐漸統一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亦為宰相。唐中宗即位後,移政事堂於中書省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改政事堂名為中書門下。但其後仍有稱為中書政事堂或中書都堂。後晉時,又曾改名為政事廳。
政事堂後分列五房: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分理眾事,供職者稱為堂後官都是吏員,地位極為重要。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為宰相、參知政事議事辦公處,設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大部或主要職權,是最高行政機構。政事堂下設舍人院,有知制誥或直舍人院,負責撰擬詔旨。還設孔目、吏、戶、兵禮和刑等五房,分曹處理事務。元豐改制,中書所轄職事,分屬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宰相、執政的議事辦公處,仍設在原政事堂正廳,改稱三省都堂,通常只稱為都堂。此後宰、執的辦公處設於尚書省的都堂,有時也稱之為中書或政事堂。
時,不再設政事堂。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責任內閣亦置,為總理大臣、協理大臣及國務大臣議政之所,清亡即廢。
二、民國三年(1914年)5月3日,袁世凱改國務院為政事堂,國務總理為國務卿。政事堂設於總統府,成為總統府的辦事機構。1916年5月8日,袁世凱以帝制失敗,被迫改政事堂為國務院。國務卿之名於6月袁氏死後始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