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則天執掌權力後,政事堂變成固定的辦事機構,規定官吏輪流在政事堂值班,遇到皇帝下達意旨,便會同在場的中書舍人草擬詔敕,交門下省呈遞,經皇帝審批後再轉發有關衙門辦理、執行。這樣,政事堂便由一種封閉的輿論機關轉變為公文承辦機構,由宰相的議事處變為辦事機關。
相關詞條
-
政事堂
政事堂,拼音:zhèng shì táng ,釋義:唐、宋時宰相的總辦公處。 唐初始有此名,設在門下省,後遷到中書省。政事堂後分列五房:吏房、樞機房、兵...
詞語資料 各朝設定 -
唐朝政事堂
中國唐宋時期宰相議事的地方。 政事堂會議是常設的,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最高決策機構 。
政事堂簡要 政事堂制度述評 -
宋朝官印制度
中國古代官印製度發展到宋代,已十分成熟和完備。國家設定了專門的鑄印機構——少府監和文思院,並且制定了諸如牌印製度、知印製度等嚴密的管理措施,在官印的形制...
構成 分期 管理與使用 形制 相關詞條 -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家的產生,開始於夏代,而職官的設定是隨著國家的產生才出現的,從夏代開始,中國古代的職官,歷代建置...
制度簡介 發展過程 主要類別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中國古代宰相制度
中國古代宰相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職官,歷代建置不同,其間因襲變革、增加減少,情況十分複雜,內容非常豐富,中國古代職官制度經過...
正文 -
中國古代官職制度
戰國時期,郡的長官稱守(或太守),縣的長官稱令。 漢時,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 勛通稱勛官,是為獎賞有功人員而定的稱號。
我國古代職官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
唐代官職制度
從四品上:太中大夫 從四品下:中大夫 正五品下:朝議大夫
-
唐朝政治制度
制度 [2] ,但有所調整變化。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書省...(律令)規定的官僚系統基本制度框架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處於首要地位,三...長官共為宰相,宰相集體在設於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三省職權合併在一起才構成...
前期 中後期 -
唐代官制
押尚書省六部,並輔佐宰相判案。宰相的議事處政事堂就有一個門通往中書舍人...建議:“台閣常務,州縣奏請,復以舍人平處可否。”但這一制度在當時似乎未...因為制度規定給事中有權在認為不合適的詔敕上“塗竄而奏還”。白居易所謂“刑獄...
三師三公 三省六部 監察機關 事務機關 諸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