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是一種導致人和動物身體或情感受傷害的行為,或者是導致財物損壞或毀滅的行為。它可能是言語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Bandura,1973;Newman & Newman,1997)。拍、抓、掐、踢、吐、咬、威脅、侵略、羞辱、閒話、攻擊、辱罵、欺負、毀壞和破壞都是攻擊性行為的例子。雖然每一種行為都會帶來傷害的結果,但是兒童使用攻擊性行為卻有著不同的原因。
攻擊性行為的類型
無意性攻擊
通常,兒童在遊戲過程中會無意地傷害到別人,這稱為無意性攻擊。爬猴籠子的時候踩到別人的手指,在捉迷藏遊戲中追朋友追得太緊,講笑話時不小心傷害到了某個人的感情,或者是在努力抓蝴蝶時卻把它弄死了,這些都是一些沒有衝突但是卻偶然發生攻擊性的情境。
表現性攻擊
表現性攻擊對於攻擊者來說是一種快樂的感覺體驗。它是指兒童從對某人無心的傷害,或者從妨礙某些人的身體行為中獲得的樂趣(Orlick,1978)。攻擊者的目的不是從受害人那得到反應或者是破壞一些東西,相反,他或她只是被快樂的身體感覺的體驗吸引住罷了。例如,瑞格推倒薩米的積木建築,他感到滿意是因為他很好地表現了空手道;愛里巴絲的笑傷害了圖蘭娜,是因為那感覺好極了;瑪薇用他的腳踏車猛撞捷克的四輪車后座時,僅僅是因為他喜歡受到突然的撞擊的感覺。表現性攻擊沒有憤怒、沮喪或者敵意的情緒標記。它只是一種無心的玩笑的或探索性的行為,卻導致了其他人的不開心。
工具性攻擊
工具性攻擊是兒童為了爭奪物體、領土或權力而發生的身體上的衝突且使他人在此過程中受傷的行為。兒童只是努力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或者是保護那些他們認為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的目的不是傷害別人,但結果卻如此。例如,馬薩和坎利斯為了爭奪一個大頭針而推來擠去,這樣就導致了馬薩的眼睛受了傷,坎利斯的手指弄破了,這樣的結果就是兩個孩子都不高興了,而且都受到了傷害。哪個兒童也沒想要傷害對方,他們僅僅是想拿到那個大頭針。但是,由於缺少知識和技巧,他們最終訴諸於外力來達到他們的目標。在這個例子中,攻擊性的結果是女孩們交往的附屬品,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當孩子們訴諸於喊叫、擊打、抓、推來決定誰是下一個或者應該輪到誰坐在最受歡迎的同伴旁邊時,同樣的結果也會發生。缺少預先的構想和缺乏深思熟慮而造成的傷害是區分工具性攻擊和有目的的襲擊他人或傷害他人自尊的兩個因素(Berk,2000;Hartup,1974)。下面有一些例子。
工具性攻擊經常由於爭奪物體而發生:詹斯卡和蘭特莎同時跑向鞦韆,都想自己玩鞦韆。她們為了誰能玩而展開了激烈的爭吵。不久他們開始又推又拽。孩子們這種行為的目的就是獲得鞦韆的所有權。爭奪是由於物體產生的,攻擊性由此產生。
工具性攻擊經常由於爭奪領土而發生:瑞曼德已經占領了一大塊地方來搭建他的機場。當其他的小朋友想在他為機場預留的地方建馬路時,瑞曼德很不高興。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為了誰能在那搭建築展開了爭論,孩子們開始互相攻擊對方。孩子們行為的目的是在區域範圍內建立對領土的控制。遺憾的是,他們為了達到目標而採取的方法是傷害性的。
工具性攻擊經常由於爭奪權力而發生:爭吵的發生就是由於好幾個孩子同時向門跑去。每個人都想做“排頭”。在這樣的情景下,孩子們的主要目標是爭取誰能站排頭的權利。而攻擊性行為就不幸地成為了孩子們努力達到目標的附產品。
敵意性攻擊
兒童表現出敵意性攻擊時會體驗到滿足,因為看到別人身體或心理受到了傷害(Shaffer,2000)。他們的傷害性行為或言語是有目的的攻擊,是為了報復先前的侮辱或傷害,或者他們只是做他們想做的事,而使別人受到傷害。由於具有深思熟慮的特點,敵意性攻擊與其它類型的攻擊是不同的。
兒童在丟面子或沒有安全感或者是他們認為某些人可能試圖破壞他正在做的事時使用敵意性攻擊來使他們變得更加強大。
案例
一些四年級的學生們跑向教室,目的是在打鈴之前回到教室。簡也在努力趕回去,她不小心撞倒了克魯蒂爾。當其他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克魯蒂爾紅著臉,跳起來然後跑進了教室。不久,當孩子們在噴泉旁邊列隊時,克魯蒂爾推了簡併說:“看,你是多么喜歡這樣啊!”
最初,簡的行為只是一個無意性攻擊的例子。但是,克魯蒂爾卻自以為這是一種有準備的打擊而打破了,這種利己主義驅使她在這件事過去幾天后在噴泉旁給了簡一個回擊。通過推了簡一下,克魯蒂爾感到她們“平等了”,而且她的榮譽感也實現了。在這個例子中,推簡的行為是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經過深思熟慮而有傷害意圖的。因此,這是一個敵意性攻擊的例子。如果簡為了報復克魯蒂爾推她的行為而告訴午飯時間在操場上的每一個人:“不要和克魯蒂爾玩,她長虱子了。”那么這也叫做敵意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