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稱
中文名稱 擬杜父魚
拉丁名稱 Ereunias grallator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鮋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擬杜父魚科
拉丁科名 Ereuniidae
中文屬名 擬杜父魚屬
拉丁屬名 Ereunias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Ⅹ,Ⅰ-13~14;臀鰭13;胸鰭10~11~ⅳ;腹鰭0;尾鰭11~12。鰓蓋條骨6,鰓耙3~4+11。
體長為體高4.5~5.1倍,為體寬6.0~6.5倍,為頭長2.9~3.1倍。頭長為吻長2.9~3.0倍,為上頜長2.0~2.2倍,為眼徑2.9~3.0倍,為眼間隔18.5~19.8倍,為背鰭高1.9~2.4倍,為臀鰭高2.7~3.1倍,為胸鰭長1.5~1.7倍,為胸鰭最長分離鰭條1.1~1.2倍,為尾鰭長1.3~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5.4~6.3倍。
體延長,前部粗壯,最高點在背鰭起點處,向前後傾斜,背腹近平,尾柄近方形。頭較大,側視近梯形,頭寬小於頭高,腹面幾乎。吻與眼徑約等長,側視近三角形,前端圓突。鼻孔前具1尖棘,眼眶前上緣具3尖棘,上緣具1小尖棘,後上緣具1強大尖棘;頂棘強大而呈雙叉。鼻孔2個,位於眼前側,距眼較距吻端為近。眼較大,上側位,上緣突出刁:頭外廓之上,上部被粗糙皮膚蓋覆;眼間隔甚狹,中央凹入。口較大,下端位,口裂近水平狀。上頜骨末端約伸達眼前部下方。兩頜具細小錐形牙,排列成牙帶;犁骨牙排列呈三角形;齶骨牙排列呈帶狀。舌寬厚。前端游離、圓突。鰓孔大,左右鰓膜相連,橫越峽部。具假鰓,鰓絲較長。鰓耙短,呈短棒狀或塊狀。最後鰓弓後方具1圓形小孔。前鰓蓋骨下緣具4棘,近彎角處2棘較大。鰓蓋骨具1弱扁棘。肛門近體中部,略偏前。頭部和眼上部被無骨板的細小棘刺,軀幹和尾部除被無骨板的棘刺外,尚具3~4縱行帶骨板的尖棘。
背鰭2個,相互分離,第一背鰭約始於胸鰭基中部的上方。臀鰭約始於第二背鰭第二至三鰭條下方。胸鰭位低,長而圓突,末端約伸達肛門後方,最長游離鰭條,向後約伸至臀鰭前部。腹鰭無。尾鰭較短,後緣幾乎。
體呈灰黑色.背鰭黑色,具白色縱帶;臀鰭除基部白色外,均黑色;胸鰭和尾鰭後緣黑色,余均呈白色。